于雪山:拳拳赤子心扎根高原,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生态畜牧业

发布时间:2022-11-04 20:4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于雪山如同一粒种子播撒在甘德大地,深深扎根。

于雪山之巅,他化作一朵祥云,深情俯望这片雪域净土;

于牧区深处,他长成一棵小草,守望高原大地发展振兴。

2022年10月14日凌晨,一位来自河南的企业家长眠于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过去六年里,他走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山山水水,跋涉于牧区的沟沟壑壑,缺氧而不缺精神,团结带领牧民群众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共同脱贫致富谋振兴,他就是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雪山。 

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雪山日常工作

心有远方:从贫困农民工到爱心企业家

于雪山,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一个农村贫困家庭,16岁那年,他丢掉农具,加入到城市打工族。他和妻子搞建筑、办厂子,通过多年努力,从一名贫困的农民工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2017年,他受邀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游玩,在甘德县江千乡,神圣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无边的草原、美丽的雪山让他流连忘返;美味的牛羊肉、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让他回味无穷;内心纯朴、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藏族同胞让他念念不忘。

除了醉人的生态美景,他也看到这里的诸多“不尽人意”:简陋的乡政府、坑坑洼洼的砂石路、破烂的土平房,所有景象都在述说一个字:穷!正是这个时候,他在心中默默作了决定,要为当地牧民群众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带领他们从贫苦中走出来。

2017年,带着一份初心和热心,于雪山在甘德县投资近亿元注册了“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高原创业生涯。“果洛最有名的就是雪山,我的名字也是雪山,我成立的公司也叫雪山,这也许就是机缘巧合吧!”于雪山说。 

初秋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供图:甘德县委宣传部)

“企业家要担负社会责任。”这句话一直是于雪山的座右铭。他一直将办好企业、解决就业、实现税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雪山牧业公司先后在甘德县江千乡投资1000多万元,为牧民免费重建、修缮二层现代化居住房屋56套,助力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乡村柏油路、安路灯、实施人畜饮水设施,改变了牧民群众生活现状,让当地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振兴发展中的甘德县(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甘德县江千乡牧民干净明亮的客厅里,76岁的班叁老人神采奕奕。提到搬进新房,班叁说:“觉得仿佛像是在梦里,当时住在的土坯房,下雨漏水,冬天十分寒冷,生活也不方便。现在住这么好的房子,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搬进新修好的二楼房子内,牧民东格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房内干净整洁,外墙还有两层隔温棉。屋里,电视机、抽油烟机、洗衣机等基本电器一应俱全。“想不到我这个牧人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东格感慨地说。

看着牧民群众欢喜地搬进新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雪山比自己住进了新房还高兴。

致富思源:“输血”变“造血”,生态畜牧业蹚出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雪山深知为困难群体“输血”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扶贫、脱贫工作的本质是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他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优企业,解决更多贫困户就业难、生活难问题,带动这些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雪山在甘徳县江千乡投资建设了甘徳县现代农牧业科技循环示范园,带动130名藏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于雪山又请来了技术员,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种起了有机蔬菜,使用发酵液和有机肥为蔬菜和中藏药材提供营养,有效保证了蔬菜和药材的品质。

青山绿水间的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图源:高原雪山农牧)

公司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致力于生态畜牧业发展,以畜牧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目标,以有机畜牧业为手段,走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发展路线,采用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及物联网信息平台,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牧业增效、企业增收、牧民致富的目标。

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于雪山的企业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甘德县优良的天然草场,形成了饲草种植、牦牛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多业态的综合性农牧业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实现年收购、出栏牦牛3000头,肉产量达到270吨;在甘德县柯曲镇、江千乡、岗龙乡、青珍乡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年种植饲草2万余亩,年产饲草1万余吨;企业现建设有2条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年产有机肥50000 吨。

甘德县岗龙乡的饲草种植基地(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自此,甘德县有了生态畜牧业龙头企业。雪山农牧通过草山租赁、年底分红的方式,覆盖引领20个专业养殖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整合牦牛数量达500头。实施畜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将牦牛粪便回收,加工成有机肥,提高粪污处理循环利用水平。

雪山农牧邀请专业团队为智慧牧场建设物联网和可追溯APP平台,消费者可对养殖过程、冷链全程直观。公司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基地,同时也是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三家联合成立的牦牛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所在地。

企业对精深加工的牦牛建立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实现高品质绿色有机牦牛产销对接系统,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牦牛深加工产业选取精养牦牛,严格排酸,把控牦牛肉在分割、剔骨、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一直处于0℃-4℃条件下。

青山绿水间惬意徜徉的牦牛(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目前“甘德牦牛”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全国海拔最高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牦牛食用草场也通过国家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散养于天然草场的牦牛,让全国各地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到原生态的高原畜产品。

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再到现代农牧业企业牵引对接外部大市场,甘德县生态畜牧业长足发展。接下来,公司与甘德县政府签订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甘德县36个合作社全方位合作,带领合作社牧民大步走向增收致富的幸福小康路。

2021年,于雪山获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列“青海省农牧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情深意重:从企业经营者到高原牧民致富“领路人”

雪山牧业自成立以来,不仅致力于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了“有事做、有钱赚”的机会。公司共向牧民租赁5000亩草场,带动饲草种植合作社实现机械化作业,青干草年产量达1500吨。

公司带动饲草种植合作社实现机械化作业(图源:高原雪山农牧)

企业离不开用工,从建设到开始生产,雪山农牧用工量多时达到100多人,近几年来雪山农牧在当地用工支出570万元。“一捆草能挣两块钱,要有割草机,一天收入700元很轻松。”隆吉村牧民日萨旦巴说。

65岁的工厂“大管家”索杰是牧民信得过的致富带头人,他月收入约8000元。村民那扎热闹已经在雪山农牧的有机肥厂工作了4年,月工资4500元,到挖虫草的季节,那扎热闹的妻子就来顶班,月月拿工资,这是一笔不小的家庭收入。叶合青村牧民秀措吉在企业有了稳定收入后,家庭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她说:“家门口有养殖场,再也不用担心牛羊的销路,还有一份打工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这些,在旁人看来只是一串串数字,但对牧民群众来说,这些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指望,而于雪山正是给他们带来阳光和希望的人。正因如此,于雪山不管走到哪个老乡家里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当地的藏族群众已经把他当成了他们情深义重的朋友。 

初秋的甘德县,雪山、河流、原野、人家,构成一幅惬意的生态画卷(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于雪山走了,带着他对甘德各族兄弟姐妹的不舍与惦念走了。但他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想、带领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心愿,如同一粒种子,播撒在甘德大地,深深扎根,也将生生不息、开花结果,鼓舞着这里的人们在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勇毅前行!

(供稿: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文:王金梅、泽珍卓玛、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