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将全力推行草原休养生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草原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的皮肤”,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阵地。草原是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家园,是人-草-畜社会生态系统的载体,也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保护好草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行草原休养生息,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强草原工作,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草原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约40亿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基本遏制了草原生态退化、过度开发的状况,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2021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到10.1%,比2011年下降了17.9个百分点,草原生态状况达到1990年以来最好水平。
由于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形势严峻,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仍有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依然脆弱,修复治理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为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法和路径。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的历史起点,草原管理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草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草原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深刻认识草原的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功能,把草原生态修复和生产力恢复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提升草原地位。二是强化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强化草原保护修复。加快修订草原法,完善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加强林草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加大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力度,通过种草改良等措施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高草原生产力。着力推进草种业发展,逐步提高我国草种自给能力和水平。深挖草业丰富内涵,推进草坪业、草原旅游业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提升草原工作科技支撑能力。支持草原科技创新,加强草品种选育生产、退化草原植被恢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强化草原学科建设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深化草原保护修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四是完善草原治理体系。深化草原改革,构建新时代草原监测、保护、修复、监管执法、草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以青藏高原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为重点,推行草原休养生息,实施“藏粮于草”战略,促进草原地区乡村振兴。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草原管理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草原在保障生态安全、食物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