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进,人退,在科尔沁草原生活的人们曾经被风沙裹挟,在夹缝中求生存。面对肆虐的风沙,通辽儿女没有屈服,一名名党员争当先锋助力绿色发展,不分昼夜吃住在沙坨子里。一个个基层堡垒动员引领群众治沙储绿走上致富路。一幅“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以生态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画面在通辽大地铺就开来。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古诗里,沙漠绝域的荒凉令人生畏。但在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区,我们看到的却是茫茫林海绿色延绵,广阔的湖面碧波荡漾。曾经连绵不断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沙浪不见了,青青的绿草伴着蜿蜒的小溪如梦如幻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2014年,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辽市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工程。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区是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中三个超10万亩的集中治理项目区之一。该工程实施以来,努古斯台镇党委组织嘎查党支部引导党员示范带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引导谋划致富措施“三引导”,带动群众流转土地、治沙种绿、协同管理“三参与”,推动实现产业转型、乡村宜居、群众增收“三促进”。如今项目区已成为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天然氧吧”“绿色银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2014年时,镇党委号召党支部带领党员分组分户,逐户讲政策、说发展、劝转变,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不了解为什么要种树,不明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当时36名镇村党员干部组建4个专项推进组,对项目区内居住的589名村民进行逐一走访,最后获得群众认可,纷纷响应……没有一次次的努力和迎难而上,昔日的‘漫天黄沙’,也不会摇身变成现在游客慕名打卡地。”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政府林长制办公室主任闫红帅回忆着过往种种。
一直以来,努古斯台嘎查党支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支部“红色”引领、产业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实现产业转型、乡村宜居、群众增收“三促进”。依托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工程项目,先后整合无立木林地和残次林2万亩,栽植樟子松、五角枫景观树木1.57万亩,种植榛子、锦绣海棠等林果2500亩,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1800亩,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牧草经济,带动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护林等渠道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此外,该嘎查还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0万元,建设占地138亩、可存栏牛2000头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实现了“牛出村,树进院”,一方面提高黄牛养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一方面也让嘎查环境从脏污不堪变为生机盎然。
狂风、干旱、飞沙,种一坡树只能活几棵……面对“黄沙漫天,无草无树”的恶劣环境,通辽儿女“沙子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响彻云霄。
科左后旗是通辽市党建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辽市将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摆在重要位置,以推进全区组织系统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揭榜领题”项目为契机,把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持续在抓实基本、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上下足功夫,切实将组织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一幅幅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齐头并进的美好画卷逐步绘就,并在通辽市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的生动画卷中勾勒出一笔笔浓墨重彩。
(文:徐健,原标题:“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激发生态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