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张国郁:爱在这里生根

发布时间:2022-10-13 10:45:0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内蒙古自治区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三千多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街道新天地社区新天地小区居民张国郁就是一名“国家的孩子”。

1960年8月28日,8个月大的张国郁来到了科尔沁大草原养父母家中,从此便扎下了根。“要我的时候是国家由上海儿童福利院集体坐火车接送来到通辽市的,当时叫哲里木盟,临时成立了上海儿童福利院,就在现在的通辽市医院后边平房。当时来到通辽的时候,通辽已经变冷了,母亲告诉我这些孩子们都非常虚弱。我们在那里短暂休整一段时间就被送到养父母家了。”张国郁说。

就这样,张国郁有了家,有了新的母亲和名字。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家5口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姐是日本遗孤,二姐是父母收养的孤儿,而张国郁则是“国家的孩子”。父亲为他起的第一个名字叫张国育,国家养育的意思。上学后改为张国郁,父亲希望他向小树苗一样,郁郁葱葱、茁壮成长。提起童年往事,张国郁说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光。在那个困难时期,养父母张志遥、赵文杰节衣缩食,靠着每月95元的工资竭尽所能让他们吃饱穿暖,送他们读书学文化,悉心守护他健康平安地长大。

“我是在哲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长大的,从我记事到上学,一直到工作,我在哲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生活了35年。家庭从小在学习上对我非常非常重视,我母亲总说,只要你学习,妈妈什么都不用你做。我们家庭的环境也是学习的环境,我父亲也是知识分子,就是搞技术工作的。”张国郁说。

养父母的舐犊情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张国郁从未觉得自己是孤儿。直到张国郁35岁那年,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他才从母亲的口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世。“我正在哲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综合化验室工作,当时正在做化验,别人给我捎信来了,你妈叫你回去一趟。母亲就跟我说,把你叫回来就是想告诉你一声,你不是我生的,你是从上海过来的上海孤儿。你可以去找你的爸妈,我说我不找。”张国郁说。

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每当谈起养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张国郁就充满感激。生活中,他尽心尽力地赡养母亲,工作岗位上,他刻苦努力,成为了环境监测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为通辽市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六十多年过去了,嗷嗷待哺的小男孩也迈入了古稀之年。最近,张国郁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海的尽头是草原》,那些难忘的瞬间、珍贵的情感、宏阔的大爱,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共鸣。张国郁说,他从未忘记过草原的恩情,更没有忘记过养父母的恩情。

“是内蒙古草原把我们养大,我要不忘党、感谢党、感谢国家,也不忘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是养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就是要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好好学习,就是教育好下一代。”张国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