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作主发布时,从生态、资源、民生、团结、党建五个方面介绍十年来青海省发展成就,并与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信长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青海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三江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了巨大成效。人们感慨地说,“青海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信长星介绍,青海是在全国率先依托重大生态工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省份,总书记考察过的“青海生态之窗”,是2016年建成运行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可以对全省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高清视频观测,观测点位最初只有6个,现在已发展到46个。观测数据能够实时与生态环境部等单位共享,曾向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数字中国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活动提供实时展示,已成为全面实时观测、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成为向世界展现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回答记者提问
“青海生态之窗”建成以来,数字化记录了包括三江源地区在内的青海典型物种活动及其栖息环境观测影像,特别是对黑颈鹤、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野牦牛、欧亚水獭等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活动区域进行实时数量统计和跟踪观测,为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视频观测和分析手段。打开“青海生态之窗”,随着镜头逐步拉近,可清晰观察黑颈鹤翩翩起舞、藏羚羊结队迁徙、藏野驴悠闲觅食、野牦牛肆意奔跑,仿佛身临其境。2017年8月8日,通过观测和视频分析,3000余只藏羚羊陆续通过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并且发现每年通过五道梁北大桥通道迁移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稳定,年际变化略有增加,全省藏羚羊数量从最少时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作为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目前已监测到1200余只,并且在全省8个市州均有发现。从2018年以来,作为指示性动物的欧亚水獭在玉树州通天河流域频繁发现,已积累了500多段的欧亚水獭活动视频,这也佐证了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完整性。作为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每年5月底至8月,是青海湖裸鲤洄游的季节,数以百万计的裸鲤开始长途跋涉的生命洄游,在视频中能清晰看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自然奇观,青海湖裸鲤数量增至10.85万吨,比保护初期增长了42倍。再如目前监测到的黑颈鹤有1000余只,普氏原羚有2700多只,藏野驴有8万余匹,野牦牛有9400多头。这些数据都反映出青海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三江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成效。人们感慨地说,“青海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河曲草原上的黑颈鹤(摄影:才项南加)
“青海生态之窗”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阵地,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观测视频和案例,采取现场讲解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倍受欢迎。2020年以来与央媒合作开展了9场以藏羚羊迁徙、藏原羚乐园、黄河源头鄂陵湖等为题材的慢直播,在几大客户端、快手、抖音等平台总浏览量超1400万并持续增加,发挥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普和宣传的功能。社会公众通过“青海生态之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特殊性,更加增强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生态之窗”功能和定位,也欢迎大家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这个开放平台,更多关注和更加深入了解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正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青海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波光粼粼的鄂陵湖(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