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几百年来长期生活在大草原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悠久的实践中,勤劳聪慧的蒙古族妇女们用刺绣、贴花等手法巧妙地创作出独具风格的服饰、手工艺品,将草原上的花朵、野生动物、民族图案展现在作品之中,这就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札萨克图刺绣技艺。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札萨克图刺绣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形式,世世代代的传承着,像萨日郎花一样绽放在草原上。
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只要走进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就能见识到正宗的札萨克图刺绣技艺。在合作社内,每天都有几十名绣娘忙碌在工作台前。自从2019年合作社搭上了内蒙古自治区“布丝瑰行动计划”的快车,成功签订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订单合同以后,合作社的名头越来越响,订单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优秀文化,同时也为了扩大就业,提高广大妇女们的收入水平,乌兰毛都苏木萨然台嘎查妇联主席秀云在2016年组织创建了科右前旗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生产经营各类传统民族服饰、针织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手工艺产品,并通过下发订单和成品回收的方式,让当地妇女参与进来。合作社建成后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入户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妇女用自己的双手致富。
龙梅曾经是乌兰毛都苏木当地的一名贫困户,后来通过培训成为了一名绣娘。现在她每年可以通过刺绣增收数千元,这也成为她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像龙梅这样通过掌握刺绣本领实现增收的妇女在合作社里还有许多,她们中有些人是从小就喜欢刺绣的爱好者,有些人则是这两年才刚刚接触刺绣的初学者,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她们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截至2019年,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深入到科右前旗各贫困嘎查村与当地嘎查村“两委”配合免费举办培训班20多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贫困户300余人。通过手把手向受训人员传授刺绣服饰、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制作技术、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订单、招录贫困户在合作社加工基地就业等方式,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接下来,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继续传承和弘扬札萨克图刺绣技艺,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带领更多的能工巧匠走上致富路,让合作社像萨日郎花一样永远绽放在美丽的乌兰毛都草原上,让民族服饰、手工艺作品走出草原,展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