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科考探秘高原水生态“微观世界”

发布时间:2022-08-04 17:12:17丨来源:新华社丨作者:李劲峰 等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江源科考的一些队员们沉浸于寻觅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微小生物中,探秘高原水生态的“微观世界”。

【视频】江源科考探秘高原水生态“微观世界”

莽莽江源,奥秘多多。当很多人被地球“第三极”上的雪山冰川、草原河流、飞禽走兽所吸引时,江源科考的一些队员们却沉浸于寻觅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微小生物中,探秘高原水生态的“微观世界”。

7月25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李鲁丹在采集浮游动物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中,长江源区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状况是科考观测重点。每到一处采样点,来自长江科学院的“90后”科考女队员李鲁丹,就会取瓶拖网采集浮游生物标本,或用毛刷从附着基质上刷取着生藻类,或从堆在解剖盘中的河床底质里挑拣底栖动物。

7月25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在采集着生藻类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长江源水生态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藻类是李鲁丹此次科考关注研究对象。除了底栖动物能用肉眼观察和分拣出来之外,浮游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现场采集样品固定,再在实验室用显微镜来详细观测研究。这项科考研究也被队员们称为“最考眼力的科研任务”。

“它们体型虽小,但在水生态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浮游生物7年多的李鲁丹介绍,一方面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是水中食物链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生物可以作为水环境质量的指示器,直接反映水质好坏。

7月24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李鲁丹在采集底栖动物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多年江源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源区目前监测到浮游植物超过40种,底栖动物超过30种。“受高原水体温度低,贫营养等自然条件环境影响,江源水生生物和平原地区相比种类少、密度低。”李鲁丹分析说,长江源地区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很多都是高原特有种属,是江源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

在野外科考中,科考队员韩成完成水质监测的同时,也经常帮助队友李鲁丹拖网采样。“水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也是体现水质好坏的标准。”科考中侧重水环境检测的韩成介绍说,近年来长江源区水质总体保持在Ⅰ-Ⅱ类,虽然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和动物数量不多,但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微观世界’保持健康,才能实现长江源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7月24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在采集底栖动物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每个采样点完成一整套采样分拣程序,李鲁丹和队友相互配合也至少需要半小时。采样结束后,眼花脚麻成为常态。

“虽然科考采样过程比较枯燥,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各种形态的独特藻类,有的像五角星,有的长着鞭毛,就会获得感满满。”李鲁丹说,目前针对江源水生态“微观世界”的研究,还有大量空白之处和待解之谜,“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探索。”

7月26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在采集着生藻类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8月3日,在长江科学院实验室,科研人员对长江源区采集的藻类样本进行鉴定(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7月25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在采集底栖动物样本(摄影: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记者李劲峰、陈杰、田中全,参与采写:肖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