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推进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粮仓"实"肉库"足"奶罐"盈

发布时间:2022-08-09 15:25:00丨来源: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都是咱们本地的农产品,不仅品质好、包装美,而且大米、玉米、牛肉干一应俱全,是咱们家的味道!”近日,记者走进兴安盟兴安农垦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米面粮油、牛羊肉干、奶制品等各类本地农副产品。“我去外地也经常看见咱们家的产品,大家都说好。”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居民韩英伟说。

农牧产品的丰富源于兴安盟打造农牧产业链的不懈努力。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优质玉米产区,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兴安盟以争做内蒙古的“粮仓”“肉库”“奶罐”为目标,持续推进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项目撬动、延伸补齐农牧业产业链,将兴安盟打造成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赢得了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好厨房”的美誉。

兴安盟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稻花源”乡村生态观光园(来源:兴安日报社)

培育“两米”产业 让“粮仓”名副其实

走进乌兰浩特市东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乌力吉木仁带着几个社员在稻田里查看稻苗长势。陈乌力吉木仁说:“这些水稻不仅是我们的收入来源,也是咱兴安盟的一张名片。”

2022年,兴安盟农作物总播面积1782.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9.17万亩,较2021年增加11.69万亩。在政策、科技、投入等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盟2022年的农业生产进展顺利,作物长势良好,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肥沃的黑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绿色纯净的农田环境,独特的条件成就了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介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兴安盟大米”已成为兴安盟一张响亮的名片。

近年来,兴安盟立足粮食资源优势,以“兴安盟大米”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先后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2018十大好吃米饭”等称号,实现了“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兴安盟大米”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出现了二龙屯、绰勒银珠、魏佳米业、草原五谷香等品牌,“兴安盟大米”呈现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态势,为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强劲动能。

“两袋米”,一袋指的是大米,另一袋指的就是玉米。作为玉米主产区,兴安盟玉米年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秸秆收集总量可达588.6万吨。2022年,兴安盟玉米播种面积达1223.28万亩,较2021年增加4.28万亩。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兴安盟实施优质高效增量示范行动,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一茬大豆,不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还有效保障了粮油供应。

青贮玉米收割(来源:兴安日报社)

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还成功吸引了内蒙古溪流佳禾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落户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达产后,年生产淀粉42万吨、葡萄糖浆24万吨、结晶葡萄糖20万吨、玉米油2万吨、纤维饲料14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安置就业240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彦介绍说。

做好“粮仓”要做实举措。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提质增效,兴安盟创建了12个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区,集成推广玉米密植优良品种、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水稻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等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助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今年,兴安盟向上争取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49亿元,在全盟打造了12个千亩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8个看禾选种平台,建立5个万亩示范区、100个千亩展示区、150个百亩核心区,实施耕地轮作138万亩。”兴安盟农牧局局长李振林介绍。

做大“两牛” 丰富“肉库” 充盈“奶罐”

8月的科右中旗,草青牛肥。这片以绿色为底色的土地,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如今,作为兴安盟“肉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经济”成为了新名词。

近日,科右中旗华阳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接近尾声,预计9月初可投产,作为兴安盟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屠宰分割10万头肉牛、加工2.5万吨牛肉,年收入预计9亿元,可带动当地180余人就业。”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龙说道。

2022年,兴安盟启动了肉牛产业再造行动,研究制定了“兴安盟肉牛产业链重点项目区域分布图”,依托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相互支撑,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向好的态势。据行业统计,截至6月末,全盟肉牛存栏131.86万头,较2021年同期增长31.81%。全盟肉牛标准规模场发展到469家,其中,万头以上2家、千头以上29家、500头以上60家、200头以上119家。

“肉库”建设不拘于数量,更追求技术发展,繁育能力的不断提升让“肉库”功能更加完善。

“我这牛喂好了,个个都能长到一千七八百斤,都是经过科技公司优质冻精改良过的!”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村民吴巴根口中的“科技公司”正是由中宣部搭建的国家级种公牛站——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种牛203头,年采精能力达到350万剂,近几年通过资源整合,以整乡(村)推进的方式,集中在科右中旗、突泉县、科右前旗建设肉牛奶牛冷配站点148个,普及肉牛冷配技术,全盟肉牛改良率达到90%。

2021年,突泉县、科右中旗成功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内蒙古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将实施三年,主要实施肉牛育肥、繁育基地建设及屠宰加工生产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快兴安盟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兴安盟,当肉牛产业成为“肉库”建设主力军的同时,其他牲畜养殖同样如火如荼。 “目前我们公司拥有年饲养120万套种鸡的养殖场、年孵化5000万羽的孵化场、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的屠宰厂、年养殖3000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 内蒙古安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卫说。

以内蒙古安达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兴安盟禽产业链集聚了种禽饲养、养殖基地、屠宰加工等关联企业。据兴安盟农牧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兴安盟禽类饲养量3000万羽,禽蛋产量达到3.2万吨,禽肉产量达到1.7万吨,禽销售额约2亿元。

肉牛、羔羊、生猪、禽类……兴安盟持续引进先进企业,鼓励、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多样养殖业,充实“肉库”种类,打造兴安品牌。

走进呼和马场中利牧业2.5万头优质奶牛养殖牧场,一排排标准化牛舍安装了高标准通风、控温、清洁系统,现代化挤奶大厅内上百头奶牛通过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集体挤奶,很是壮观。

中利(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2.5万头优质奶牛养殖牧场挤奶车间(来源:兴安日报社)

“我们的牧场由科右前旗、伊利集团、中博农公司三方共同建设,规划养殖规模为2.5万头,目前奶牛存栏头数已超1.2万头,日产鲜奶120吨。”中博农(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阿木古冷介绍。

作为兴安盟万头奶牛养殖牧场智能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利(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自治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

近年来,兴安盟深入贯彻国家、自治区奶业振兴战略部署,把奶业产业链确定为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利用黄金奶源的资源优势,通过改造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培育壮大乳品加工企业,以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扶持培育奶源基地,加快推动集群集聚发展,将兴安盟打造成为高端奶源基地。截至2022年7月末,兴安盟奶牛存栏达到14.3万头,同比2021年增长28.1%。

在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液态奶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利用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场地地面铺设以及车间墙体填充等工作。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7亿元,主要用于生产安慕希常温酸奶、金典奶系列产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日产液态奶1500吨,年产值15亿元,年纳税2000万元,解决当地500人就业。

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液态奶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示范项目施工现场(来源:兴安日报社)

打造高端奶源基地,离不开高端优质奶牛的育种、繁育。2021年12月28日,前海科技中博农胚胎生产实验室在科右前旗落成揭牌,填补了当地奶牛产业科技试验基地的空白,为兴安盟高产奶牛育种、繁育、改良转型升级和打造高端奶源基地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这几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牧场内采集卵子。我们通过创立胚胎实验室,加快优质奶牛繁育效率,提升牧场整体效益,告别过去以数量换产量的模式,牧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质牛群。”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关彦虎说,实验室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性控胚胎5万枚,3年至5年时间内,泌乳牛日均产奶可提高到45公斤以上,年均产奶可以超过13.5吨,可以大幅降低公斤奶成本。

目前,兴安盟传统乳制品加工作坊有75家,年产奶皮子、奶豆腐、黄油等传统奶制品3000余吨,整合中小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项目资金1.13亿元,累计开展中小规模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290家,奶制品标准化试点21家,中小奶畜养殖户发展到388家。

(文:刘也,来源:兴安日报,原标题:“粮仓”实 “肉库”足 “奶罐”盈——兴安盟推进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