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城市服务”促蝶变,打造丝绸之路新敦煌

发布时间:2022-04-25 16:05:00丨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丨作者:朱建军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丝路大都会”。在延续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被誉为“文化圣殿·人类敦煌”。敦煌境内现有文物点共266处,现存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3处世界文化遗产,由雅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敦煌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对外开放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基于敦煌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及所处的地理位置,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特色,敦煌以文旅赋能、城市服务为重点,坚持走“以城促游,以游兴城”的特色之路,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文化高地为重点,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敦煌彩塑(敦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敦煌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自1900年藏经洞发现以来,风靡全球、长盛不衰的“敦煌学”,是丝绸之路上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宝库。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考察调研时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保护、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尤为重要。

一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坚持保护第一、科学适度利用原则,统筹推进文物遗迹、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加快编制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和世界文化遗产、国省两级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规划,科学划定核心区和功能分区。积极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用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平台,建设汉长城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文化展览馆,持续推进悬泉置、玉门关及长城烽燧等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利用水平。

二要全力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弘扬,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交流,建设敦煌国际艺术研修中心,打造开放式教学实践、职业教育实训和文旅融合发展研学平台,持续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三要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敦煌历史文化展览推介力度,举办丝路文物、敦煌汉简、敦煌写经等文物展览,推进敦煌文化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数字艺术、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核心景区为支点,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201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大决策,并给予19项支持政策,规划通过10年时间,打造以敦煌为龙头,以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一体化发展为核心,以河西走廊为脉络,以丝绸之路黄金段为拓展支撑,辐射甘青、甘新等西北旅游大环线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一要构建旅游联动发展圈层,进一步加强与青海、新疆等地区文旅交流,加强与以酒(泉)嘉(峪关)为核心的东三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嘉峪关旅游圈互动,推动构建西四县(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旅游圈,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西段,着力形成圈廊结合、点线串联的文化旅游大格局。

二要加快核心景区提质扩容,针对景区承载力不足问题,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悬泉置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创建升级雅丹、阳关、玉门关等8个A级旅游景区。打造集文化、服务、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雅丹小镇、玉门关门户小镇,加快重要节点文化雕塑及旅游厕所建设,完善景区智慧化网络,着力构建核心景区、艺术城区、乡村民宿一体化旅游体系。

三要推进旅游服务升级扩能,针对旅游要素服务不配套问题,实施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三大核心片区遗产保护、文化展示提升工程,实施敦煌至雅丹旅游铁路项目,建设核心景区、交通节点无缝衔接的集散接驳服务系统。

以城市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敦煌作为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和“会客厅”,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文化艺术之城和会展文创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产城景文”深度融合,打造居住生活区、文旅承载区、民宿客栈区,厚植城市内涵,打造人性化旅游城市。

一是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统筹布局学校、社区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便民商圈、停车场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便捷化的公共服务,全力满足慕名而来的游客对敦煌的期待。

二是突出特色城市风貌设计,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在房产开发、旅游服务、餐饮娱乐等重点项目建设中融入敦煌文化元素,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建设,着力打造“外有五千年、内有五星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三是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完善敦煌莫高国际机场配套设施,加快筹建敦煌航空公司,增开国际国内航线,争取敦煌至红柳河、罗中(罗布泊)等铁路,积极融入中欧中亚班列,实施哈敦高速公路(哈密—敦煌)项目,实现公路、铁路、民航互联并进,形成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以产城融合为抓手,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敦煌市三大演出之一——《丝路花雨》 (敦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旅游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一要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持续释放文博效应,充分发挥“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旅游节)平台要素集聚作用,策划举办高峰论坛、国际设计周、双遗马拉松等品牌节会赛事,推进《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精品演艺持续升级,推动敦煌宣传由形象宣传向产品宣传、广泛宣传向精准宣传转变,全面提升敦煌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要拓展全时全域消费空间,规范提升阳关休闲度假小镇、月牙泉小镇、敦煌夜市,开发夜游体验项目,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依托传统乡土文化、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打造东驿敦煌艺术城、敦煌宿集、鸣沙山居等一批主题鲜明的多元化高端民宿,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服务体系。

三要做精做深研学产业链,突出以“沙”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地质科普等为主题的研学业态,建设沙漠露营基地、欢乐敦煌·夜游沙漠、国际房车公园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沙漠体验研学基地,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产品体系。

四要聚力打造文创之都,围绕“大美敦煌”主题,开发“发现之旅”“律动之洲”等系列文创产品,运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展营销,推进敦煌文创国内外IP授权业务,不断提高“敦煌文化”品牌知名度。

(作者朱建军系甘肃省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