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依托丰厚的文博资源开展多样社教活动。
“行走中的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的一个品牌项目。2021年,“行走中的博物馆”累计开展69场,近6000名学生参与其中,《壮美北疆——内蒙古地理地貌及现生动植物》《打卡巨兽时代——内蒙古史前古哺乳动物》《青花瓷韵——中国古代瓷器通识》《红船精神》《棋盘战士》纵览古今、异彩纷呈的博物馆课程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苏虎街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说:“以前是我们去博物馆看展出,现在是博物馆走进学校给我们上课,博物馆的课太有趣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得到补充,我们班现在就有十几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是博物馆的‘铁粉’。”
2017年,中宣部公布第三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位列其中。
年复一年,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的职工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投入满腔热忱,用爱心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热情践行雷锋精神。
内蒙古博物院是我国民族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其展览内容涵盖自然、科技、民族、历史、民俗等多个门类。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是一座桥梁,既承担着博物院对外开放、日常观众接待的职责,又肩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策划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使命。
自全国博物院免费开放后,各地博物馆观众数量激增,内蒙古博物院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更是创下日观众量2.5万余人的最高纪录。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节日假日,社会教育部的全体员工始终坚持奋战在“第一线”,用一场场专业的讲解、一个个精心策划的活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意识到现代博物馆的发展理念正在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面对新形势,社会教育部不断活化藏品,发挥教育优势,全力打造地区社会教育中心。
“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行走中的博物馆、小讲解员培训班、“博苑”讲坛、流动数字博物馆、综合实践课、聚焦节庆、相约周末、互动空间和“无边界的博物馆”十大类针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包括线上、线下不同传播手段、馆内馆外不同传播地点,实现了教育分类科学化,教育项目系统化,教育手段多样化,构建了既具有民族地区特点,又符合博物馆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
“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是一项融合了体验型、实践型、视听型的互动项目。自2005年开办至今,“欢乐大课堂”已成功举办了近千期,参与学生近20万人,在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动中,获得“最佳未成年人教育”项目称号。
流动数字博物馆以理念创新和科技创新彰显魅力,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惠民零距离。自2013年5月18日首次展出以来,先后走进全区12个盟市的80多个旗县,累计展出416场,行驶里程4万多公里,随车举办社会教育活动199场,让21万多基层群众亲身感受了博物馆的文化魅力。流动数字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文博产品技术奖”和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团队奖。
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资源优势举办的“博苑讲坛”累计开展了83期90场讲座,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文化宣传品牌”和“内蒙古品牌讲堂”荣誉称号。
紧密围绕陈列开展的“相约周末”活动设计开发近150门课程,举办活动300余场,参与观众6000余人。
内蒙古博物院以其丰富的展览内容、多样的教育活动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好评,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内蒙古博物院,感受内蒙古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教育主管刘弘轩说:“今后,我们将继续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文化服务,努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弘扬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文博人的贡献,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芒。”
(记者:冯雪玉,原标题: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记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