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以新理念书写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2-01-26 13:45:00丨来源:丨作者:胡建华 王立成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通辽市开鲁县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团结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谱新篇,吹响向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号角,书写出百业兴旺、百姓康乐的时代答卷。

现代农牧业生机勃发

洒药再也不用背药壶了,无人机分分钟就完成;浇地不用担心跑水了,阀门一开自动灌溉……有着30年种地经验的开鲁镇民主村村民王春这两年有了农事新体验,他由衷地感慨:“现代农业就是好呀,牛拉套人扶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无人机在小麦高效节水示范区飞防(摄影:胡建华)

2021年,开鲁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万亩。至此,全县320万亩总播种面积实现节水全覆盖,其中建成高效节水工程230万亩,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种植业结构也逐步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开鲁县东风镇农民率先将菜园中的辣椒移栽到大田。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人们对昔日餐桌上的辣椒有了新的认识,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开鲁县因此有了“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近几年,开鲁县辣椒栽植稳定在60万亩,红干椒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以红辣椒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火了,以肉牛为代表的现代养殖业也是风声水起。开鲁县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一体推进,“扩量、提质、增效”同步实施,积极推进肉牛良种繁育、交易流通、屠宰加工、品牌打造等10大体系建设,切实培育集肉牛繁育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开鲁县着力发展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文旅“五大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强县富民进程。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三品一标”发展到61个,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一组组数据,浸透着拼搏的汗水,沉淀着丰收的喜悦,也印证着开鲁县农牧业的发展历程。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里,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圣雪大成公司、华北制药公司等企业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开鲁县圣雪大成公司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忙生产(摄影:胡建华)

开鲁县突出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自治区打造“两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通辽市“聚焦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高品质绿色农畜产品、蒙东地区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和创建现代物流产业“四大基地”,壮大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2021年,开鲁工业园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为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亩均产值达到56.1万元,入驻企业9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成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链4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为确保发展环境更优、保障能力更强,开鲁县切实强化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建设固体废弃物贮存场,重点实施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以及开鲁南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启动运行集中供汽项目,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内陆港项目。2021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18个、到位资金26亿元,山东轩鸿、河北金润美、浙江君业等三家医药企业,当月签约、当月落地、当月开工。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亭台错落有致、浮桥曲折延伸,人们漫步于中央公园,欣赏小城美景、享受休闲时光。

夜幕中的中央公园(摄影:王立成)

近年来,开鲁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支撑,以完善城乡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城市建设方面,开鲁县完成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设,新建住宅小区24个、145.8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12个、197万平方米。第三中学、中医医院、健体中心、文化中心、中央公园、滨水公园等设施建成使用;城市公交线路达到7条、总里程138公里,城市出租车运行246台,居民出行更加便利,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城市建设亮点纷呈,乡村振兴亦多点突破。近五年来,开鲁县改造农村牧区危土房6000户、安全饮水104处,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178公里,建设通村公路595公里、街巷道路硬化8.3万平方米,建设一体化卫生室262家,“厕所革命”惠及3.5万户农牧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开鲁县入选第一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东风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开鲁镇入选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

(文:胡建华 王立成,来源:开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