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杂多:文明润无声 德沁澜湄源

发布时间:2021-11-19 16:26:15丨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走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文明公益画面、好人善举事迹、志愿服务活动,正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充盈着7万人民的精神世界。

走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冬日暖阳,惠风和畅。文明公益画面、好人善举事迹、志愿服务活动,正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充盈着7万人民的精神世界……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发源于此的湄公河—澜沧江,在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4909公里的奔流不息中,孜孜不倦地哺育着河畔人民,滋养着六国文明,依江而居的杂多人在源头江畔建起了一座文明之城。

近年来,杂多县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文明成色不断增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源头的杂多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杂多的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2021年,杂多县更是提出了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县城的目标。

位于高原之巅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

坚持以人为本 厚植文明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杂多县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价值取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8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5项,组建的“十大扶贫产业”年收益突破千万,园区内外8212名“一户一岗”生态公益性岗位,户均年收益2.16万元,生态红利得到有效释放。累计投资8.32亿元实施了旧城改造,以及一批优化城市布局、提档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品位的重点项目。累计投资8.49亿元实施的13700套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10·17”灾后恢复建设、保障性住房、易地搬迁以及边界住房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1.25亿元。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教育医疗、扶贫干部等各类人才4081人次,智力帮扶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繁荣,31个村级文化服务站投入使用。

紧盯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更加坚定了杂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青山环抱的杂多县城

引导崇德向善 培育文明新人

近年来,杂多县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杂多抗雪救灾精神”,提出打造“杂多好人”品牌。

2018年12月下旬以来,杂多县发生特重度雪灾,给全县交通运输、畜牧业生产、群众生活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天灾面前,杂多县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群众团结自救。涌现出达哇扎西、加哇才仁、才吉等感人肺腑的抗雪救灾中的模范事迹,更有群众趟过冰冷的河水为野生动物运送草料、腾出自家房子救助野生动物等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铸就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感恩奋进、无畏艰险、众志成城”的杂多抗雪救灾精神。

2020年初,在得知武汉新冠疫情后,素有“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之称的杂多县,近3000农牧民群众“你几根、我半斤、他一斤”地集中起来自发捐赠精品虫草,最终,精挑细选的26斤(总价值208万)杂多冬虫夏草通过青海物资支援车队到达武汉。在雪灾时,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来支援杂多,在疫情爆发后,杂多人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那些温暖。

积善成德 明德惟馨。澜沧江边勇救溺水群众的爱帕扎西才仁、挂着呼吸机出警的老民警尕松尼玛.....迄今为止,杂多已有1人获评中国好人、2人入围中国好人;2人获评玉树好人、1人获玉树好人提名。五星级文明户7572户,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校园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

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杂多人民心中。在榜样模范典型的引领下,“向善向上”的道德力量,滋养着杂多精神文明建设。

2020年2月,包括杂多在内的玉树州各县人民向抗疫一线捐赠的虫草

暖心志愿服务 散播“文明之花”

走进杂多,文明实践之风扑面而来,志愿服务随处可见。杂多县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平台、有制度、有菜单、有标识、有方案、有活动、有成效的“十有标准”,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杂多文明血脉、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县级层面,成立杂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下设“理论宣讲”“文明践行”“法律普及”“技术推广”“健康服务”“文化惠民”“江源巾帼”“青年先锋”“绿色卫士”“杂多好人”“民族团结”十一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同时组建全县各行业、群团组织及各机关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统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1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完成授旗,8个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个村、10个社区的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完成挂牌。杂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建覆盖率100%。全县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群众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

志愿者的善举,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杂多县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所需”为聚焦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志愿”内核,用爱温暖一座城,为杂多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注入强大生命力。

在草原上悠闲漫步的牦牛群

坚定生态报国 弘扬绿色文明

多年以来,杂多以生态立县,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特许经营”“垃圾换文具”“最美生态项链”“雪豹”“金钱豹”等生态热词在各大新闻频频出现,“绿色”成为杂多发展的新底色。

在绿色发展中,杂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过多年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实施了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县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9月,杂多县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结合精准扶贫,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7752名,实现了园区内有户籍牧户“一户一岗”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1600元,“绿水青山”“雪山冰川”不断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品质进一步丰富。累计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园区门禁系统、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巡护道路、森林公安派出所、展陈中心等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大工程促进大保护、以大保护促进大修复、以大修复促进大丰富的格局。

杂多人民致力于守护澜湄之源的绿水青山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杂多县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县城、乡镇、社会、家庭,在杂多,每一个个体的“小努力”,正在汇聚成为整个杂多县城精神文明的“大成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杂多必将以时不我待的冲劲,对标青海省委“八个新高地”部署、州委“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好六区”目标、落实杂多县委“四个打造”要求,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再创“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为杂多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杂多县委宣传部,文:才仁曲藏,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苏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