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林的草场如何实现草畜平衡

发布时间:2021-06-02 14:32:45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魏永新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斯日古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林草深度结合的探索,不仅实现了草畜平衡,还为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提供了生动范式。他的这些经验曾在“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分论坛”上与中外专家分享。

  斯日古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林草深度结合的探索,不仅实现了草畜平衡,还为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提供了生动范式。他的这些经验曾在“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分论坛”上与中外专家分享。

  斯日古林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敖伦其日嘎嘎查,这里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北缘,草原畜牧业是当地的主要生产方式。

  20世纪60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上受广种薄收种植观念影响,当地不少草原被开垦成农田以满足对粮食的刚性需求。由于受干旱天气影响,由草原开垦成的农田又遭弃耕,土地沙化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伊克昭盟林业局开始在沙化弃耕地用拖拉机带状播种柠条并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补播,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当时,斯日古林在放羊过程中仔细琢磨柠条的生长特点、羊对饲草啃食习性,通过多年实践,成功探索出“柠条密植、科学放牧、改良种畜、林牧双赢”的灌草深度结合的发展模式——“斯日古林”模式。

  放羊时,斯日古林在保护播种后的柠条地时想:“已有的柠条不够羊吃,如果让地里的柠条多一点不就更好了吗?”于是,他开始采集柠条种子,并在柠条密度较小的地块播撒柠条种子加大柠条种植密度,最后形成”1米×1米“的柠条林,收到了增加牲畜饲草量的良好效果。

  当时,斯日古林家的3400多亩草场还没有分区设置围栏,他放牧时不是把羊赶到地里后任羊群随意吃草,而是将羊群集中在一块草地,第二天再在新的地块放牧,这就是斯日古林采取的划区轮牧的雏形。如今,斯日古林已将家里的3400多亩草场划分成7个区,开始了真正的划区轮牧。

  通过多年放牧,斯日古林发现家里的草场(柠条林)最多能养650多只羊,如果数量再增加,因为不够吃,羊群就会啃食草根,破坏草场。为此,多年来,在降水多的时候,他将羊群数量控制在650只左右,基本上是5亩草地养1只羊。在降水量低的年份控制在400只左右,从而实现了以草定畜的目标。此外,他发现柠条经羊啃食后的生长情况要好于人工用镰刀平茬的处理方式。为此,他在放羊时将大羊和小羊分开放,小羊吃低矮的柠条,大羊吃相对高的柠条,使羊群在植物生长季都能吃到鲜嫩的枝条,柠条草场仍然保持非常好的状态。

  斯日古林的父亲原来是旗农牧局改良站技术人员。受父亲的影响,他每年都要保留30-40只精挑细选的种羊,提高羊群品种质量。由于羊的品种好,再加上吃柠条,每只羊的平均产绒量超过1000克,绒细度在15.6微米以下。与其他牧户饲养的相同年龄的羊相比,每只羊的羊绒要多卖70-100元、肉多卖500元、羊皮多卖70-100元,年收入超过30万元。

  通过30多年的摸索,斯日古林总结的“柠条密植(1米×1米)、羊啃食平茬、分大小羊划区轮牧、饲养改良的羊”等饲草培育和养殖技术,使草原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草场载畜能力由原来的20-30亩养1只羊,提高到目前的5亩草场养1只羊,走上了一条草原保护修复和利用两不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也为实现草原保护修复、林(灌)草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

      (作者:魏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