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眼中的冬日画卷

发布时间:2021-03-01 17:04:42丨来源:新疆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美景罕见,但要让美丽的风景变成一幅幅唯美的图片,摄影者要付出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定格蓝色冰层中的“泡泡”奇观

厚厚的蓝色冰层中,自下而上垂直分布着一串串白色的“泡泡”,它们层层叠叠、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有的像柿饼,有的像棋子,有的像葡萄,有的像蘑菇……近日,一幅《冰泡奇观引游客》的图片让广大网友对冬季赛里木湖美景充满向往,也让拍摄这张图片的摄影师胡维斌受到更多关注。

1月17日,游客在赛里木湖欣赏冰泡奇观。每到冬季,赛里木湖封冻,湖面的冰层中就会形成冰泡奇观(摄影:胡维斌)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在胡维斌眼中,赛里木湖的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有的风韵,春夏山花烂漫的惊艳和绚丽、秋水长天的辽阔和壮美、冬日冰雪世界的静谧和浪漫,都让人无比沉醉。

今年58岁的胡维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为了拍摄冰泡奇观,这个冬天他3次专程前往赛里木湖。第一次因赛里木湖冰泡未形成无功而返,过几天再去,冰泡形成了,但湖面铺上了一层霜,拍摄效果不太理想。

为拍到满意的图片,1月17日,胡维斌和几个摄友又奔向赛里木湖。

“当时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早晨8点多钟,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皮帽子,拿着摄影器材和专门准备好的扫帚和酒精从博乐市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车程,到了赛里木湖。”胡维斌回忆说。

据了解,冰泡是由湖底植物释放的沼气在上升过程中因极寒导致冰封过快,被“锁”在冰层之中而形成。赛里木湖整个湖面有40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区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冰泡,集中分布在情人岛南面、点将台附近及西海草原的海湾处。

当天,胡维斌去的就是西海草原的海湾,因为这里冰泡不仅多,而且形态各异,拍摄效果最佳。等胡维斌到了那片冰泡区域,惊喜地发现风把霜都刮走了,冰面比较干净。之后,他们用携带的扫帚把冰面上的雪打扫干净,又用酒精对冰面进行擦洗,冰面通透得就像玻璃一样。“擦洗冰面后,看到蓝色湖冰之下,大大小小的冰泡从湖底垂直向上排列,姿态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非常兴奋。”胡维斌说。

虽然美景罕见,但要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变成一幅幅唯美的图片,摄影师还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为了使冰泡照片更有视觉冲击力,胡维斌不得不趴在冰面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在寒冷的冰面上一趴就是半个小时,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运用顺光、逆光等技巧进行拍摄。实在冻得受不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活动活动身体,然后接着趴下拍摄。当天共拍摄了五六百张图片,手和脸被冻红,帽子、眉毛、口罩上都结了一层白白的霜,像一个雪人。”胡维斌说,虽然冬季拍摄经常会面临严寒气候,但他甘之如饴,尤其是当看到自己拍摄的图片受到众人喜爱时,他非常有成就感。他希望通过镜头向人们传递新疆之美,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是个好地方。

(作者:贾春霞)

“瑶池”冬韵宛如水墨丹青

“游客们一般都喜欢夏天去天山天池,欣赏它的碧水如镜、风光绮丽,我却觉得冬天的天池别有一番韵味。”爱好摄影20多年的杜尔斯别克·扎肯说。

在天池边长大的杜尔斯别克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人。天池的一年四季、风霜雨雪、日升月落、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已成为深深镌刻在他生命中的成长印记。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杜尔斯别克对天池却是相看永不厌。说起家门口的这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杜尔斯别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天池一年四季都很美,但是每年冬天,早上或者傍晚,湖面会不定时弥漫起大雾,云雾缭绕,整个天池就像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

自打喜欢上摄影,天池就是杜尔斯别克心仪的拍摄对象。从最初的胶片相机,到后来的智能数码相机,再到现在使用无人机航拍,在杜尔斯别克的镜头中,天池一直占据C位。

工作生活在阜康市的杜尔斯别克一有空就会背上摄影装备到天池去,尤其爱拍雾气中的天池。

每年11月开始,杜尔斯别克就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周末和节假日里发现要起雾了,他就会立即动身上山去天池。

与长白山天池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不同,天山天池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堰塞湖。

杜尔斯别克介绍,天池有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神奇的自然风光、珍稀的动物植物,这些都是摄影人眼中宝贵的拍摄题材。

冬日的天池,山峰、池水、森林,都被白雪覆盖,宛若天然的巨幅水墨画。晨曦微露时,太阳刚从群山之后升起,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升腾的云雾之上,云海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给这幅水墨画平添了几分意境。

杜尔斯别克的航拍画面中,冬天的天池湖面、林海松涛、盘山路、灯杆山、马牙山、铁瓦寺等,在白雪和云雾的双重加持下,呈现出撼人心魄的美感。

传说大约3000年前,周穆王在天池湖畔与西王母把酒言欢,留下千古佳话,为天池赢得“瑶池”美称。唐朝诗人李白也曾经在多首诗作中提及“瑶池”。

“2013年,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天山天池由此跨入世界顶级旅游品牌行列。作为阜康人,我还会继续拍摄天池,用相机记录下不同时刻天池的美,让更多人认识天池,爱上天池。”杜尔斯别克说。

(作者:李莉)

库尔德宁雪后出“好片”

坐落在伊犁河谷内的库尔德宁风景区,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这里拥有完整的原始森林类型,是天山山脉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的代表,堪称是欧亚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作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尔德宁不仅拥有单位蓄材量世界罕见的雪岭云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苹果、野杏,还有金雕、红隼、白天鹅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作为风景区,库尔德宁又有提克喀拉尕依林海、库尔德宁草原等著名景点。因此,这里一年四季都吸引着众多的疆内外摄影爱好者。

库尔德宁风景区晨曦(摄于2020年10月7日,摄影:赖宇宁)

就职于伊犁日报社的赖宇宁从事摄影30余年,仅来库尔德宁风景区就达数百次之多。2020年的“十一”假期,赖宇宁再次来到库尔德宁。

10月6日,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迎来初雪。凭借多年的拍摄经验,赖宇宁认为,初雪过后的库尔德宁风景区该出“好片”了。于是他与朋友相约,当晚便驱车从伊宁市赶往库尔德宁。

夜间行车,又是初雪过后,平时4个多小时的路程用了近6个小时才抵达。他们选择的拍摄位置,正是经常会出“好片”的荷苍隘口。“这里的背景是那拉提山脉的最高峰——喀班巴依峰,库尔德宁河从隘口穿流而过。因为是初雪,所以雪量不算太大,河面不会结冰,积雪也不会完全覆盖云杉和野果林。”赖宇宁介绍。

在车里取暖、准备器材,车外的雪渐渐停了。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金光洒向大地,照亮了喀班巴依峰,山腰和河谷的绿色也渐渐显露出来。事不宜迟,赖宇宁与朋友赶紧下车,拍下了令他非常满意的库尔德宁“好片”。

“其实,想要拍到一张‘好片’,可能要来好几次才能赶上。这不仅需要经验,还需要运气。比如伊宁市下雨下雪了,但是山里面没有下;或是山里的雨雪太大了,进不去;又或是,山里连续雨雪不停,不出太阳、没有雾气,也拍不出想要的‘好片’。”赖宇宁说,“所以,当时拍下这张片子的时候还是非常兴奋的。”

“库尔德宁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原始森林,有鸟、有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一年四季,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尤其到了容易出片的季节,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会相约来到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摄影乐园。”赖宇宁说。

(作者:董亮)

博湖冬景“摄”人心魄

冬季,博斯腾湖褪去了秋日的妩媚,安静如处子一般,群山被白雪覆盖,湖面千里冰封,四周玉树银花,诗意般的冬景美丽如画!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是一个断裂成因的湖泊,由天山雪水汇聚而成。它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素享“瀚海明珠”之誉的博斯腾湖,拥有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一群赤麻鸭在博斯腾湖湖面觅食、嬉戏(摄于2020年12月14日,摄影:年磊)

在这里,湛蓝的天空、惬意的湖景、惟妙惟肖的冰雕雪塑、精彩的冰雪体验项目……令人心驰神往,成为摄影爱好者用镜头捕捉的对象。他们用手中的相机、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一幅幅精美图片,融冰雪于艺术、赋冰雪以生命。

笔者一直认为,在“眼球经济”时代,摄影的直观表达,是旅游宣传推介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笔者也努力通过拍摄博斯腾湖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把一幅幅美好图景呈现给每一位观赏者。

只要一有空,笔者就会去拍摄博斯腾湖。鸟瞰博斯腾湖,它既像是一片硕大的白杨树叶落在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又像是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天山与沙漠之间。冬季,在听得见飘雪的世界里,慢慢拨开那袅袅烟雾,静静感受这片静谧。站在冰面上,让阳光洒向自己,时间就在这一刻凝固。

数万只水鸟聚集在这里栖息越冬,或悠闲觅食,或展翅低飞,或竞相追逐,绘就了一幅博斯腾湖特有的“候鸟天堂”画卷。笔者就是想用镜头捕捉这美到触动内心的景色。在这里拍摄灵感不断涌现,拍出的每张照片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韵味。

冰雪拍摄难度很大。无论在冰面上还是在雪地中,要求都是一样的——镜头要稳,速度要快。如果摔倒了,用什么姿势才不会把相机摔坏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每个镜头在拍摄前都需要做好精心策划,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冬季拍摄博斯腾湖,还需要做足准备工作,穿上最保暖的衣裤鞋帽,不待天亮就要出发。天气虽冷,但挡不住火热的拍摄激情,恨不能赶紧开始拍摄,在冰封的湖面上好好潇洒一回。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户外,相机的电池很不耐用,满格的电池电量往往用不了多久就突然被耗尽,导致无法开机,为保持画质和电量,需要把相机揣在衣服里保暖。美景罕见,但要让美丽的风景变成一幅幅唯美的图片,摄影者要付出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作者: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