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28日讯(记者 赵明霞)“小病不出旗县、大病不出区域”,简便且廉价的蒙医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蒙古自治区某些“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近日召开的内蒙古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斯钦图带来了关于“振兴蒙医药事业”的提案,聚焦蒙医药教育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斯钦图在两会现场
斯钦图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医药在党的民族医药政策扶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1958年蒙医开始有本科高等教育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共培养了7000余名蒙医药本科生、2000余名硕士、80余名博士。这些蒙医药人才现分布在以内蒙古国际蒙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为龙头的12个盟市、105个旗县、乡苏木蒙医院、中蒙医院、卫生院,支撑起内蒙古自治区庞大的蒙医药服务网络体系,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琳琅满目的蒙医药产品(资料图)
在斯钦图看来,蒙医药事业也存在一些不足:基层较缺蒙医药人才;培养蒙医药人才的教育机构存在招不上学生的问题;基层不少蒙医药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等。
为此,斯钦图建议:
第一,在招生工作上给予政策扶持,比如增加各旗县的订单生、保证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基层工作等。
第二,相关大学充分利用蒙医药学院教师资源,发挥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团队优势,继续按照2+3模式或3+2模式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第三,进一步落实中蒙成药扶持政策,对蒙药制剂在支付标准上适当降低个人支付比例;在全面执行国家最新医保目录的基础上,允许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在此基础上做目录增补等。
第四,提高基层蒙医药人员工资待遇,为有意愿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人员编制,提高毕业生就业机会等。
斯钦图认为,一定要发挥好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蒙医药教育资源优势,以蒙医学教育为抓手,为振兴蒙医药事业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国输送更多蒙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