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0年,给许多人带来了思考和改变,对很多行业来说亦如此。2020年,青海省文旅行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谱出新曲。2021年,面对全新的形势和考验,青海的“诗与远方”又将如何开场?
2020年,青海文旅难中有“进” 难中有“趣”
2020年,疫情使许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景区关闭”“酒店退订”“团队业务停摆”“文化场馆闭馆”……等等关键词的背后,是文旅经济的重创。为支撑市场回暖,增强行业信心,青海文旅部门做了许多努力,尝试了许多新“玩法”。
游客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油菜花田中拍照(资料图,摄影:新华社记者 吴刚)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系列“组合拳”,联合多部门下达文化旅游专项资金2.5亿元,为276家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5624万元;先后开展文旅人游青海、青海人游青海、“黄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费季、诚邀全国人民游青海等活动,全面激活青海文旅市场;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青海省专业艺术院团、民间艺术团体线上线下演出和直播3000余场,观看人数达400余万人(次),线上博物馆参观(点击)量达1709.2万人(次)。
在国家5A级景区海北藏族自治州阿咪东索旅游区,游客们登上观景台欣赏雪景(资料图,摄影:苏金元)
2020年,也是青海在全国人面前狠刷存在感的一年。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着力打造“大美青海 生态高地 旅游净地”品牌,全国跨省游目的地人气排行榜和游客增速位列前10名,2020年国庆期间,西宁市自驾游租车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遥远的青海不再遥远,青海成为许多游客青睐的目的地。
“2020年,青海省文化旅游行业坚定信心、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各项工作亮点纷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宁这样总结。
游客在青海湖边拍照留念(资料图,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龙)
2021年,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
面对全新的2021年,如何让青海的“网红”景区健康发展,让“大美青海 生态高地 旅游净地”品牌更加响亮,种种挑战和机遇扑面而来。
目标一:修炼好看的“外表”和有趣的“灵魂”
青绣、河湟文化、喇家遗址、热水墓群……打开青海的历史文化宝盒,璀璨的文化资源熠熠生辉。
土族绣娘用双手绣出青海美景(资料图,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艳)
自2018年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建以来,一直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陆续出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目前正在推进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等规划,其中,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黄河文化专项规划共梳理储备重点项目190个,总投资约1413亿元。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把河湟文化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打造成为黄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2020年11月26日,青海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在青海大剧院首演(摄影:汪晓青)
未来,青海还将加快发展文旅新区、文旅小镇、精品文化旅游带等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我们将着力打造文旅精品,持续扩大‘大美青海 生态高地 旅游净地’品牌影响力,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张宁说。
目标二: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当前,人们亲山近水的需求被激发,自然生态旅游和家庭式出游广受欢迎,利用周末时间的本地游和周边游焕发生机。
2020年底,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图为金银滩草原(资料图,摄影:潘彬彬)
大美青海,最不缺的就是自然美景。走出家门,有麦田花海、城市绿地、公园廊道;走远一点,有高山湖泊、草原湿地、雪山冰川,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自驾还是徒步,总有百般风景。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共融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旅发展新模式,把青海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据张宁介绍,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2021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立足市场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低空旅游多种形态。
图为察尔汗盐湖风光(资料图,摄影:卡娅梅朵)
目标三:把握“网红”的热度,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过去的一年,青海旅游在爆红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路途太遥远”“停车困难”“住宿不便”“景色单调”……在社交平台和旅游出行类网站上,许多到过青海的游客留下了这样的评价。
艾肯泉俯视图(资料图,供图:茫崖市摄影家协会)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青海将加大力度提升各地“网红”景点整体营销、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接待管理水平,丰富“网红”景区文化内涵,通过在“网红”景区举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提升“青”字号的特色品牌。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迎合数字化时代的趋势,青海文旅部门将建设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智慧景区、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旅游厕所等项目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智能化、便利化,加快“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旅游安全监测和线上投诉处理,引导传统文旅机构加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升青海省文旅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汪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