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市民在华润万家超市(河北东路店)内选购牛年玩偶
1月22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传承人怀元辰创作的牛年主题面塑
1月24日,市民在新世界广场的左边右边书店展示刚买的牛年主题红包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林贵福作品《牛气冲天》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每逢春节,就会有十二生肖中的一位,带着祝福,成为吉祥物。牛年新春到,乌鲁木齐各路非遗传人、手工艺人一起亮出绝活,巧手制出一个个珍贵的非遗生肖牛吉祥物,商家也借“牛”招揽生意。
传承+创新 生肖萌物有新面孔
连日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文化馆、商超、文创市场等,看到一件件精美巧妙的文化小物件正表达着新年的美好祝福。
1月22日,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传承人怀元辰位于市文化馆的工作室,怀元辰正拿着一团面时而用手揉搓,时而用小竹签、剪刀刻画。一会儿,一头牛就在桌面上活灵活现了。“我在制作五色牛。”怀元辰介绍作品内容的同时,手里的活始终没有停下:“牛充满力量,象征着开拓、创新。你看,这个是红色的招财牛,紫色的是拓荒牛,黄色的是好运牛,粉色的是如意牛,蓝色的是旺家牛。”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过年时,街上捏糖人、捏面塑的手艺人前总是围满了小朋友,大家看着普通的面团在他们的手中,三两下就成了孙悟空、牛魔王等人物。现如今每当我做起生肖主题的面塑时,内心就有一种要过年的感觉。”怀元辰说。
怀元辰说,今年的生肖牛吉祥物,他引入了卡通元素,造型可爱、俏皮。面对着一件件新作品,他既有一种展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更有一种面塑技艺代代传承的使命感。
“我设计了牛年剪纸主题的红包。”1月24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林贵福正在对生肖牛主题剪纸进行细节处理,以名作《五牛图》为原型,林贵福对其进行了再创作。
林贵福说:“在我的印象里,牛代表着忠诚与奉献,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因此我要把这层意思在作品里展现出来。”为此,林贵福几易其稿,最终在作品《牛气冲天》中配上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春节是一年的开始。
相关链接
鞭打春牛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今年是牛年,作为“五畜”之首和生肖第二的牛,其身上所表现的文化值得我们探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而牛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中国农耕的主要劳动力,几千年对牛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
鞭打春牛也是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干活了,可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做个假牛,也叫“土牛”,用柳条鞭打。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耕牛,意在鼓励农耕,这一习俗,被称为迎春牛,又叫“打春”“鞭春”“报春”。
(作者:王畅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