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人文遗存丰富,这里是我国天然草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这里是最具魅力的传统游牧文化传承地 ,这里是诗与远方的美好画卷——锡林郭勒。
(摄影:和平)
“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目标,突出草原底色、文化亮色、口岸特色,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盟战略性支柱产业、动力产业和富民产业,推动了全盟经济转型,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提升了地区影响力,文化旅游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摄影:嘎·巴特尔)
“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文旅融合,积极融入自治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片区,面向市场需求,规划打造了包含1条主线、8条干线、6条支线,融合研学、运动、艺术、养生、红色等多种旅游业态的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品牌旅游线路,创建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景区3家,A级景区达到19家,高A级景区比“十二五”末期翻了一番。
(摄影:嘎·巴特尔)
“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70亿元,有力推动了全盟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2019年全盟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937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44.5%,旅游业总收入424亿元,比2015年增长50.3%。
(图片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
“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在打造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品牌线路产品上,累计投资6746万元,建成7个门户、31个驿站景观标志物;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穆尔塔”门户、“乌日图塔拉”驿站,完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景观标识导览体系建设,形成了全长672公里,主线串联南北、干线深入景区、支线辐射全域的旅游服务网络。
(摄影:孙万清)
锡林郭勒盟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旅游业与农牧业、文化、体育、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在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沿线布局旅游牧场、低空飞行、红色旅游、草原旅拍等产品,让“旅游+”的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更加多元,推动了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
(图片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
锡林郭勒盟策划提出了“旅居蒙古包”工程,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自治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达到44家,其中5星级8家、4星级15家、3星级21家。据统计,以苏尼特右旗毛日图、正蓝旗百格利、高格斯台为代表的高品质“旅游牧场”,客单价均高出全盟牧人之家平均客单价的4至5倍。
(图片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
从二连浩特市入选首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锡林郭勒盟被自治区文旅厅确定为全区传统蒙古包示范试验区,再到培育打造“锡林郭勒印象”文旅商品区域公共品牌、“锡林郭勒蒙餐八绝”特色餐饮品牌,锡林郭勒盟不断统筹盟本级和各旗县市(区)赛事活动资源,树立全方位开放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共建、旅游成果共享,在品牌建设和宣传营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锡林郭勒盟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蒙元文化、绿色草原、民俗风情的鲜明特色,依托“阿巴嘎、察哈尔、乌珠穆沁、苏尼特”四大部落文化,分四大片区对全盟旅游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草原文化旅游活动不断得到创新发展。
(图片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
围绕“中国马都”品牌,锡林郭勒盟探索开发了一系列马文化艺术产品、日化生活用品、保健食品等,持续打造中国马术大赛、“贵由赤”马拉松赛、草原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环多伦湖自行车赛、走近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之旅活动、银色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六大精品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促进了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
如今的锡林郭勒,夏季以“辽阔草原 锡林颂歌”为主题,冬季以“燃情冰雪 温情牧歌”为主题,重点打造传统那达慕、内蒙古音乐节、冬储季美食之旅、草原祈福迎新年等文化旅游活动,草原旅游网络及新媒体曝光量年均超过1亿人次,让锡林郭勒草原雄浑壮美的画卷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刘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