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活力迸发,文化事业普惠民生,散发出时代魅力。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依托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围绕“白马文化节”“冰雪那达慕节”两大品牌赛事活动,举办了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全盟“感悟敖包文化畅游辽阔草原”等国内外文体赛事活动。“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游客398万人次、旅游收入23.13亿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年来,全旗7个苏木镇、93个嘎查、6个社区全部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以“帐篷书屋”为依托,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校园、机关、社区、嘎查设立了16个流动阅读服务点,在苏木镇嘎查成立了3个图书分馆。2018年“帐篷书屋”活动被列入全国“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打造“蒙古包书屋”阅读推广项目进校园、社区、机关、嘎查、厂矿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4万人次。2019年,“蒙古包书屋”项目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优秀项目;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五年来累计参加国际、区内外比赛25次。体育馆每年免费开放接待5万人次,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训150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搏克、赛马、射箭等文体赛事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阿拉泰之颂”迎新年文艺晚会、“乌珠穆沁伊如勒”大赛、“苏和的白马杯”马头琴演奏大赛、“乌珠穆沁杯”蒙古族服装服饰等大型文艺活动;举办廉政美术、书法比赛、摄影展、非遗培训、广场舞、模特、健康养生舞培训班活动100余次,惠及群众62060人次;发挥“法治乌兰牧骑”“科普乌兰牧骑”“金融乌兰牧骑”作用,结合“五彩”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基层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工作;开展“百团千场”“三下乡”惠民演出、“送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481场。
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共创编、改编了30多部优秀文艺作品。其中16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级、盟级奖项,蒙古剧《乌日苏勒图》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舞蹈《熟皮》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以弘扬蒙古马精神为主题新创编的蒙古剧《白马传说》,在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第六届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期间上演。其中,乌兰牧骑代表自治区赴台湾地区参加了“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交流演出,并多次赴北京、天津、宁夏、山西等地进行文化交流,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乌珠穆沁草原生态文化魅力。乌兰牧骑还参加了2018年戏曲百戏(琨山)盛典,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奖牌;荣获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团体金奖”、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戏剧展演“导演奖”“表演奖”、荣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荣誉称号。截至目前,乌兰牧骑荣获国家级奖56个,省、自治区级奖项147个、盟级奖项161个,旗级奖项26个。
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对“男儿三艺”35件(套)文物定级为国家二级和三级文物。成功申报2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及5名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项非遗项目名录被确定为盟级项目,申报44名第五批旗级传承人及12名盟级“小小”传承人。多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牧区、进社区活动,惠及学生和群众10000余人次。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