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这是你要的10元钱的馒头,给您装好了。”9月14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小马纯碱手工馒头店”里,老板马兰英热情地和顾客打招呼。
每天清晨,当大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兰三荣和马兰英夫妇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揉面排气、捏形状、上笼屉……经过20分钟的大火热蒸,热气腾腾的馒头就出笼了。自从经营了这家馒头店,夫妻二人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是如此,面积不大的店里,充满了忙碌又幸福的味道。
“蒸馒头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充实,我们很享受这个奋斗的过程。”兰三荣笑呵呵地说道。
兰三荣和马兰英几年前从甘肃平凉老家来到黄田农场,开始辛苦创业。起初,兰三荣在团场打零工,马兰英在团场一家农家乐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钱没挣多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照管不了,这让夫妻俩很是焦虑。
细心的马兰英发现,每年到了农忙的时候,职工们几乎家家都买馒头,而当时团场的馒头店只有一家。夫妻两人有了开馒头店的想法。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和推荐,他们盘下了位于黄田农场场部的一家馒头店,为了节约成本,将小店简单装修了一下,2015年3月,“小马纯碱手工馒头店”正式营业了。
起初生意不是很好,蒸出来的馒头不是碱大了就是面没发好,大大影响了口感,当天蒸出来的馒头基本上隔天才能卖完。看着现状,马兰英打了退堂鼓,但倔强的兰三荣不想放弃,他带着妻子一起向别人学技术、在网上学习面点烹饪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蒸出来的馒头松软雪白,口感和卖相都不错,受到了顾客的肯定,一传十十传百,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
“他家的馒头价格公道,从不使用添加剂,吃起来放心。”顾客王明亮提着刚刚购买的一兜馒头说。
为了稳住客源,夫妻俩时常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促销的同时回馈老顾客。生意好了,团场周边的饭店、工地都从“小马纯碱手工馒头店”订购馒头。顾客来不及取馒头,兰三荣就骑车送货上门。
“有时候店里太忙了,我们来不及过去拿馒头,打一个电话,小兰就给送来了,服务特别周到。”黄田农场餐饮店老板张玉说。
这两年,靠卖馒头,兰三荣和马兰英家的条件改善了不少,从之前租别人的平房,到2018年4月,在团场锦绣苑小区购买了一套楼房。11月,家里又添置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轿车。兰三荣夫妇累并快乐着。“周末带着孩子和父母去景区转转,特别开心,很享受现在的美好时光。”马兰英满脸幸福地说。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夫妻俩说,准备再经营一家烧烤店。 “我坚信只要踏实肯干,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马兰英说。(作者:郭曼玉,原标题:“蒸”出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