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大玉米“豪横”当家

发布时间:2020-10-03 23:34:11丨来源:通辽广播电视台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通辽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全产业链”基础,进一步放大优势,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在扛稳扛牢粮食安全的同时,让“铁杆庄稼”一枝独秀。

金秋的通辽田间地头里处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跟随科尔沁区木里图镇邹家村农民王景海来到他家的田地里,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他随手掰开一株玉米,娓娓道来:“我们家200亩地。以前,种地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大水漫灌。一家人背水管来回挪,忙一天浑身都是泥,很费劲,产量不高。现在,高科技种田。无膜浅埋滴灌,省时、省水、省钱,还高产。你看,籽粒多饱满。现在目测,产量最低亩产900公斤。”

王景海家的玉米地于2019年被列入到科尔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项目区内全部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将玉米宽窄行种植与滴灌水肥一体化融于一体,是将开沟、铺带、施肥、播种等作业实现机械一体化的种植模式集成。

正在科尔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测产取样的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季占元向记者介绍说:“项目区内采用大小垄套种,缩垄增行技术,一亩地能增加500至1000株,实收株数达到4500株,实现增产增株的同时,真正实现了高效、绿色、高质量发展农业模式。” 

高效、绿色、高质量是守住管好“粮仓”的重要基石。通辽市玉米种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由过去的零星种植发展为“铁杆庄稼”,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继续集成推广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系列措施,为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辽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张宏宇对记者说:“2020年,全市推广种植高标准农田面积570万亩。这项技术节水、节肥、节膜、节药。通辽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精准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个百分点;浅埋滴灌采用标准化种植,实现精准用药、定向施药;大小垄种植模式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每亩均减少农膜用量3.5公斤;按照全市种植570万亩高标准农田算可节水5.7亿立方米。”

通辽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淀粉含量高达72.5-75%,年种植玉米1800万亩左右,产量突破百亿斤。如何将黄玉米的附加值提高?怎样将玉米“吃干榨净”?通辽市依托年产百亿斤玉米的资源优势,下大气力优化和稳定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推进玉米全株深度转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玉米、淀粉就地精深加工,转化增值。

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园区和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的内蒙古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建设高端医药基地项目以及配套的热电联产项目。目前,盐酸土霉素生产线已试车生产。

内蒙古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会平告诉记者:“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主要建设土霉素碱、盐酸土霉素、硫酸链霉素、预混剂系列等产品。全部项目达产达标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年消化玉米淀粉20万吨,将成为国际较大的土霉素、盐酸土霉素和硫酸链霉素供应商。”

通辽市开鲁县在一粒小玉米上做足大文章,重点发展氨基酸、新型酶制剂等国家鼓励类产品,推进产品梯次开发,实现玉米、淀粉就地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开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立伟告诉记者:“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玉米生物科技企业超过30家以上,玉米深加工的品种达到200个以上,产值实现500亿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发酵产业基地。"

黄澄澄的玉米粒,经过不同的工序、工艺,玉米便转化成为玉米淀粉、蛋白粉、玉米油,如今产品已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精深加工升级,形成了抗生素系列、维生素系列、酒精和燃料乙醇系列、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系列、氨基酸系列、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副产品系列产业脉络。

由一产独大到精深加工跨越、由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跨越……在推进玉米全株产业链发展的道路上,通辽步履铿锵。2019年,通辽市玉米种植面积1604万亩,玉米产量157亿斤,已形成了12亿斤淀粉、10亿斤味精、5.23亿斤氨基酸、5亿斤酒精、0.1亿斤黄原胶、0.1亿斤土霉素碱、2.8亿斤玉米胚芽油、26.4亿斤复合肥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跳出农业抓工业,依托农业办企业。目前,通辽黄玉米综合转化能力达到505万吨,形成了醇、酸、糖、胶、药等13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以开鲁县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玉米生物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梅花生物、华曙生物、圣雪大成、华北制药等大型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入驻通辽,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值达120亿元。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全世界40%。苏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产品种类已达到120种、占全部产品种类的60%。

(摄影:张启民)

规模经济产生品牌价值。2019年“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达到301.6亿元。名优品牌代表着高端品质和规模实力。“通辽黄玉米”这个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打造,实现了通辽品牌推进战略质的飞跃,并成为彰显通辽魅力、通辽实力的亮丽名片,奔向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通辽市以玉米种植为基础、以攀升价值链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形成玉米生物、肉牛、奶业、酿酒等关联产业齐头并进,全牛产品开发利用、玉米全株深度转化的产业体系,精深加工向食品级、药品级高端终端产品延伸。

(记者:张玉萍、包乌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来源:通辽广播电视台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