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沙地的植“绿”人:从“填饱肚子”逆袭成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0-09-17 15:30:00丨来源:中国新闻网丨作者:刘文华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通过众多植“绿”人的努力,沙地环境发生了巨变,植“绿”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第二大沙地,行政区划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近年来,通过众多植“绿”人的努力,沙地环境发生了巨变,植“绿”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

“我治沙种树,最初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摆脱贫困。”宝秀兰说到自己治沙种树的初衷时很平静。这位嫁到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外来媳妇”现在不仅“填饱了肚子”,还成了当地嘎查沙产业的致富带头人。

1993年宝秀兰嫁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南宝格吐嘎查。“当时嘎查只有20多户人家,大部分人家的房屋后墙都被流沙掩埋着。”宝秀兰回忆道,她没有想到,这里的自然环境竟然如此恶劣。“一年四季风吹沙舞的,就是一片大沙漠。”

宝秀兰(右)与同伴一起种植黄柳(资料图片,摄影:侯显锋)

婚后两年,这个“外来媳妇”行动起来。“第一次承包了2500亩荒沙地种树,开始成活率很差,和丈夫一起种了埋,埋了种。”她们不仅需要百里运苗,还要十里运水。“外来媳妇”的这股“蛮劲儿”逐渐影响了许多当地人。如今,南宝格吐嘎查人人植树造林,家家搞绿色生态。每年仅林业一项为当地农牧民创收约5万元。

自1995年以来,宝秀兰植树30余万株,不仅把自家承包的2500亩荒沙变成了绿洲,还带领村民治理沙漠6万多亩,所在嘎查植被覆盖率已达50%以上,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宝秀兰也逐渐有了植“绿”人的称号。

航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的科尔沁沙地腹地,民众种植黄柳(资料图片,摄影:侯显锋)

植“绿”人宝秀兰不仅“蛮劲儿”十足,脑筋还很“活泛”。2003年,宝秀兰开始饲养牛羊,发展养殖业。近几年,她又带领村民发展起了沙漠旅游,利用蒙古族美食、竞技、民俗文化活动等项目,引来许多游客。

如今,科尔沁沙地中的植“绿”人宝秀兰充满自信,历经26年在第二故乡南宝格吐嘎查的磨炼,她深有体会:“环境变好了才是一切发展的起点。”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的科尔沁沙地腹地,种植着樟子松、榆树、榶槭等树木(摄影:刘文华)

(文:中新网记者 刘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