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走进内蒙古草原深处:民营企业助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0-09-10 15:19:10丨来源:中新网丨作者:奥蓝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草原上,随着道路、电力、网络的逐步覆盖和现代化手段的逐步推进,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正在慢慢被补齐。这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现在找我们服务队打草的牧民越来越多了。我们嘎查72户牧民有打草场,今年有40多户跟我们预定要打草,2018年刚成立时候是20多户。”金秋9月,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纷纷开始打草,为牲畜过冬做准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户选择请别人来帮忙打草。

乌日呼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当地罕乌拉牧民服务队的成员。“服务队是几个牧民一起注册的个体工商户,除了秋天的打草、捆草、拉草等,平时我们也会帮牧民扎网围栏。每年打草季都会有不少牧民加入我们,他们付出劳动力,也能赚不少钱呢。”

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草原上,随着道路、电力、网络的逐步覆盖和现代化手段的逐步推进,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正在慢慢被补齐。这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他们不仅大大方便了牧民的日常,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牧民的生活和生产观念,在草原上掀起了一场牧区现代化的小风暴。

除了打草之外,还有不少常规生产劳动早已成为“流水化”作业,由专业技能人员和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上门标准化服务,为牧民减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草原上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也较为普遍。因为体力、精力和生产观念等的相对落后,洗羊、驱虫等日常劳作对于老年牧民而言总是更为吃力。

创立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伊克塞原本是一家兽药企业,如今也专门成立了畜牧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中心办公室主任孙延春告诉记者,每年牲畜的打防疫针、换药、消毒、药浴、寄生虫检测等都是“热门”项目。“我们专业、高效,还有售后体系。”

此外,草原上还专门建有“托牛所”,牧民可以把自家的牛寄养在这里,不仅解放了自己,也缓解了草场的压力。

“这个项目是我们公司跟当地牧民合作的,他们来提供场地。”锡林郭勒盟溯牛巍尼斯牧场就是一家这样的机构。场长李国军告诉记者,和牧民家相比,这里的设备和工作人员都会更专业。“饲草料统一调配。配种、接生、晚上守夜都是专业工作人员,还有饲养员。”

随着牧区公共物流体系的逐渐完备,网销网购逐渐走进草原深处,无论是购买钢筋水泥、牧草、兽药或生活用品,还是卖牛、卖羊、卖奶食品,都比以往方便了很多。

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少牧民家的牛羊都会卖给肉业企业。然而牧民家分布不均,从生活地将牛羊运输到企业成本较高。当地阿巴嘎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为解决这一问题,特地出资组建车队去牧民家中收购牛羊,解决牧民的运输费用,让牧民打一个电话就有车队来收购。

9月是牲畜交易的旺季,除了大大小小的线下交易市场之外,如今还有专门进行牲畜买卖的线上平台。赫牧尔畜牧业信息平台就是这样的存在,这是由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岗根锡力嘎查牧民合作成立的一家公司。即使在淡季,该平台的日活跃量也能在4000人次左右。

“之前卖牛的找不到买牛的,买牛的也找不到卖牛的。如今都可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交易。除了锡林郭勒盟,像赤峰、通辽等地也有很多牛在平台上交易。我们最近正在升级,希望能给大家更好的体验。”嘎查长布仁巴雅尔提起这个平台有点自豪,“发布交易信息、图片等都是免费的。平台上唯一收费的项目是发布视频,需要缴纳每年38元的会员费,人们也都挺认可的。”

还有不少针对牧业生产的技能培训和产业升级也由企业“包揽”。

如今的草原上,“牧民+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在草原上也日益普遍。牧民通过合作社,将肉、奶等提供给企业。反之,企业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符合行业标准的原材料,也纷纷主动提供设备、技术和指导,承担起牧民的产业升级改造。牛羊要怎么喂?什么样的牛不能挤奶?马奶怎么挤?半成品原料要如何加工保存……这些知识如今不少都是靠企业“输送”到牧民家的。

“锅、储藏冰柜、挤奶设备、监控设备、不定期指导……如今都是机器挤奶,先给牛乳头消毒,之后把机器架上,人就不用管了。”牧人恋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本土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当地不少牧民都是他们的原材料提供者,负责人张明明谈起对牧民的产业扶持滔滔不绝。“我们作为企业,希望能跟牧民抱成团,共同发展。如今已经跟当地合37户牧民合作,未来的计划是50户。统一规划、统一弄好,我们企业和牧户就能更好对接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