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生态资源监测应该发挥‘千里眼’和‘瞭望塔’的作用,为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修复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
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32年,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饶日光对新时期的林草资源调查监测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监测是入口,生态系统综合监测是一条必须走的路子。”
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先要综合监测
林草资源调查与监测是林草行业最基础的专业业务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林草调查监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形成了丰富的调查监测成果资料:以林地现状调查为基础形成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形成的森林资源管理平台,以湿地普查、荒漠化普查为基础形成的湿地分布图、荒漠化土地分布图等。这些调查监测成果是林草生态资源的“家底”,也是林草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饶日光所在的国家林草局西北院,仅2018年至2019年,全院以遥感判读、内业复核、现地核实等方式开展监测,形成了全国、省级、市级等各类数据库11套。
成果虽然显著,但饶日光也发现了传统调查监测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同的调查监测视角和监测方法不同,尺度和周期时序也有所不同,导致调查空间范围重叠、调查标准不统一、各类调查技术方法和要求差异较大等。
在饶日光最熟悉的西北地区,林草湿沙交叉重叠的现象更为突出。“比如说草,除了长在草原上的草,还有很多长在林下的草。”饶日光说,在西北很多地区,森林、湿地、草原都是天然而然地深度融合。
“这种情况下,我们费尽心机地把各类资源分开来统计监测,割裂其相互关系,其实也是在违背自然规律。”
在饶日光看来,分类监测数据难以满足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需要。“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系统,需要有综合的监测数据,科学指导生态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委托西北院开展生态资源本底调查。饶日光团队发现,各类生态资源的单一调查数据总和大于国土面积。“这种现象其实较普遍,很多融合的面积是重复计算的。”饶日光从这一次开始尝试综合性监测,根据各类资源数据和融合数据,以及大量的现地调查,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融合出一套综合性数据。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等各类林草资源的综合状况。”在饶日光看来,应当按照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的要求,通过优化监测方法、完善监测内容、丰富监测内涵、统一监测时点,构建新时期林草资源综合监测体系。
综合监测支撑林草服务国家战略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各地各行业都在为推动实施这一国家战略而积极行动。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的领导层也有些坐不住了:身在黄河边,总得为黄河保护做点事!
西北院主动出击,在国家林草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由饶日光带队,在西北院多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于今年3月向国家林草局提交了一份融合各种林草资源的黄河流域综合性数据报告。
这份报告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重视。6月,国家林草局成立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等12个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黄河流域林草资源综合监测工作专班,西北院为技术牵头单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专班于7月底完成了《黄河流域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报告》,为黄河流域林草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这个项目,饶日光更加坚定了推动开展林草生态资源综合监测的决心和信心。他认为,无论黄河还是长江,无论京津冀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大流域、大区域的发展战略中,生态保护都是重要的战略组成,只有通过综合监测得出各类生态系统的综合数据和报告,才能更好地支撑林草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今年4月,青海省政府邀请饶日光做青海省绿水青山工程规划。饶日光带领团队把青海的生态资源都放在一个盘子里,去分析优势是什么,短板是什么。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不仅是青海,整个西北黄河流域的林草资源都在实现正增长。”饶日光说,“而城市乡村绿化反而差一些,也就是说,短板在于人居环境差。”
饶日光由此认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适宜盲目大规模植树造林,要把重点转向改善人居环境和森林质量提升,提高森林为人服务的功能和生态屏障的作用。
讲述每一个数据背后的故事
近几年,饶日光的团队总有很多年轻人的身影。每次项目启动时,饶日光都要给新监测人上一课。他不教具体的技术方法,而是传递一种理念——要带着思考去监测。
“一个合格的监测人,要用脑用心,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饶日光常说,“要透过监测数据去挖掘背后的故事。”造林都活了,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一棵树的所有故事,不仅仅是胸径的表现,它和所在地的整个生态系统又有怎样的关系?
“监测要一直探索、永远创新。”饶日光总是引导新人不断思考,“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种瓜得豆行不行?”
饶日光说,监测指标是有导向性的,是有评价作用的。开展综合监测首先要在指标上创新改变,建立符合实际的综合监测指标。
“综合监测不是各个专业监测的简单汇总,反过来说,林草资源综合监测,不重叠并不是唯一目标。”而是要通过监测去挖掘整个生态系统资源、结构、功能的数据和关联,所以开展综合监测也不能忽视专项调查,互相融合才能构建一个立体的监测体系。
所以,在饶日光看来,林草生态监测是一项专业业务,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业务,要求监测人必须要有大局观、思辨力和创新力。
令他欣慰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加入到林草监测队伍中来,为林草监测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饶日光正在琢磨着“一件大事”——如何站在大自然、大生态的视角,打破部门界限,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透过监测数据挖掘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加科学系统地分析森林和草原与水、气象、土壤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说,林草监测人不仅是大自然的记录者、观测者,也是自然秘境的探索者。
(原标题:以监测为入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访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饶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