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托起致富梦——见证多伦县脱贫攻坚新实景

发布时间:2020-09-08 11:36:22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乌云嘎 刘博 白嘎拉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位于多伦县南25公里处的多伦诺尔镇团结村,满目生机勃勃,红萱草、紫丛生、金杆海棠、白榆、樟子松、汗柳等37种花草树木婀娜多姿、长势旺盛。这片绿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团结村村民奋进的信心。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多伦县田间地头,漫山遍野阵阵青草香,五颜六色的小花依然娇艳欲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粗壮饱满的玉米棒傲然立于秸秆之上,大棚里瓜果飘香;

  农民们挥汗如雨,却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

  多伦湖景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商品房古朴典雅,景区游人如织……如今,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遍了多伦县的每一个镇村,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热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多伦县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产业发展成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打战略。2018年底,全县已基本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达标”,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摘帽验收,2019年多伦县摘掉了区贫县帽子。

  多伦县党委副书记姚宏刚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多伦县2018年退出了区贫县的序列,但退出以后脱贫不脱政策,从驻村工作队一线的要求、脱贫干部投入的力量、项目扶持产业的投入等方面,逐步加大力度,并结合生态扶贫、林业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工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绿了也富了

  位于多伦县南25公里处的多伦诺尔镇团结村,满目生机勃勃,红萱草、紫丛生、金杆海棠、白榆、樟子松、汗柳等37种花草树木婀娜多姿、长势旺盛。这片绿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团结村村民奋进的信心。

  这159亩土地属于团结村的集体土地。一年前,团结村结合精准扶贫“万企帮万村”活动,引进内蒙古国华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育苗绿化基地,不仅撑起了团结村产业扶贫的半边天,还增强了团结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团结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秀岭说:“这个育苗基地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承包租赁村集体的土地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村里收取租赁金,创收5.7万元。同时,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有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以不同形式入股,每年不仅能拿到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拓宽收入来源。如今在基地务工的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普通村民有20余人。”随着育苗产业的推进,如今团结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脱贫。

  自“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创新帮扶手段,广泛吸纳当地贫困户全面参与到防沙治沙、造林绿化、补植补造、苗木抚育林业生态建设中,最大限度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2010年,在多伦县水泉村投资2800万元建立了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带动周边阳坡村、富泉村、光明村47户农民科学种树,通过苗木基地的帮扶,近100户农户年均增收达4万多元,46户贫困户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的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南缘,是锡林郭勒盟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在过去风沙肆虐严重。2000年,多伦县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用20年的时间防沙、固沙、治沙、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百万亩碳汇景观经济林工程、建设浑善达克沙地规模化林场……绿化战役一轮接一轮,人工绿浪一波接一波,如今林业建设使每一个多伦县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

  小产业托起脱贫大梁

  眼下是秋收季节,然而,在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北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魏树兰忙着栽植菜苗,油麦菜、茼蒿、香菜、西红柿……各类叶菜幼苗尽情吸收着土壤的养分,长势喜人。“我们这没有休息日,一年四季都在栽植和收获,虽然累点、忙点,但有活干、有钱赚,可知足了。”66岁的魏秀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昔日,北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也是全县的重点贫困村,地处城郊、耕地稀少,村民主要以大田蔬菜种植为生,技术缺乏、效益低下,生活状况窘迫,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

  2014年以来,北村在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采取“联合党委+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村党支部兴办北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了200亩闲置耕地,通过财政补贴、村委会筹资和村民入股形式,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绿色蔬菜种植,建设日光温室90座,全村53户105名贫困村民全部入股实行资产收益分红,每户每年享受固定分红不低于3000元。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创造了脱贫致富奇迹,成为全区、全盟产业脱贫的典型,带动周边5个村走上产业脱贫之路。产业脱贫带动了北村的种植经济大跨度发展,今年新建了三个大棚用于扩大产业,棚内设计也较原来进行了改良,全村20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这34座大棚的贡献,巩固集体经济,扩大种植规模,防止返贫的同时为下一步的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广生说:“今年我们将引进千禧牌的苗子,现在我们种的无公害西红柿是每斤4元钱,苗子改良后可卖到5元,每个大棚在种植新品种后还可增收1000斤,只要种植对了路,回报是非常可观的。引进了新品种,就不用再跑市场了,市场会主动找过来。”脱贫不脱政策,蔬菜大棚这个北村人的“铁饭碗”越端越稳。截至目前,53户贫困户工资受益200余万元,入股分红70余万元。有产业就有发展的希望,多伦县精准实施扶贫产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在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方面,自由选择产业,多种产业叠加,补贴累计发放,实现产业增收。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4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129亿元,围绕“林、药、菜、肉、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80多个,使4828户9395人实现增收脱贫。

  用美丽打开致富门

  北京正北、多伦最美,多伦县素有北京后花园的美誉。在推进脱贫攻坚战中,多伦县以“美丽”做文章,利用自然风貌、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开拓旅游市场,带动农牧民发展致富。

  大孤山村地处多伦县东部、滦源镇中部,是全国生态文化村,旅游业是大孤山村的一张靓丽名片。大孤山村依托多伦湖景区旅游开发的有利契机,规划建设后九号跑马场、观景平台、曲家湾民俗文化村和综合停车场等项目,为村民集中建设商铺,以所有权归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无偿使用的形式,带动党员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餐饮、户外运动等乡村体闲旅游度假项目,以及旅游、农畜产品经营,实现人均纯收入年增收3000元。同时,带动本地农民370余人进行创业、就业,全村旅游业在总体经济收入的占比达30%。

  近年来,多伦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以旅游为载体,以脱贫为目的,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培育乡镇、村旅游精品示范项目,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扶贫。坚持“建设一个景区、带富一方百姓”的思路,积极探索景区带村镇、产业助脱贫的商业化旅游扶贫新模式,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动力。通过开展“旅游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带贫困户”“景区(点)带贫困户”等旅游示范项目创建活动,景区辐射3个乡镇。

  围绕财政扶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政策,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创新模式,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优先保障景区周边贫困人口就业需求,为景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提供农产品销售区域,每一个村将近一半的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实现旅游富民增收。同时,投入将近5000万元,建设恒温库、仓储窖、蔬菜冷藏等物流产业,推进电商示范县建设,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出去,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踏平坎坷成大道,脱贫攻坚正当时。如今,多伦县生态改善了、产业增多了、贫困户有技术了、生活好了、腰包鼓了……多伦县正朝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快步疾行。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乌云嘎 刘博 白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