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文化瑰宝

发布时间:2020-09-03 16:07:15丨来源:西藏日报丨作者:周婷婷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多年来,扎西旺加和同事们先后深入11个县(区),对138个乡镇、1312个行政村的文物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昌都地区文物分布状况及文物保存现状。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当今中华儿女传承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家园、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此,西藏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深信不疑。

走进扎西旺加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书柜里、茶几上,到处摞满了文物藏品档案,每一本都渗透着他和同事们对文物的研究心血。在书柜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叠泛黄的绘图纸,打开一看,上面全是手绘的各类建筑物平面图。虽然已过去十多年,但各项标记仍然清晰可见。扎西旺加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在文物普查工作期间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为了画这些图,扎西旺加险些丧命。

2009年,扎西旺加和另一位同事分别带队前往八宿县进行文物普查工作。那天,扎西旺加带队的小组要去的目的地在林卡乡,需要翻越怒江边的一座高山。狭窄的山道无法通车,他们只能向老百姓借马骑行前往。

“那条路坡度很大,我骑的马不小心绊倒了,我也摔了下来,一直往下滚。危急时刻,我撞到了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才停了下来,不然我就掉进江里性命不保了。”想起当时的场景,扎西旺加仍心有余悸,这次经历,他从不敢和家人提起。

过了好一阵子,扎西旺加才缓过神来。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他,心里也曾有些犹豫,“那次是真吓坏了,这份工作太危险。但我一直安慰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也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越来越细心。”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扎西旺加很快又开始了“用脚丈量土地”的日子,前往各个文物古迹现场。有时一天都在荒无人烟的路上,只能吃上一顿饭。

多年来,扎西旺加和同事们先后深入11个县(区),对138个乡镇、1312个行政村的文物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昌都地区文物分布状况及文物保存现状。

在昌都城区北部5公里处,是西藏高原发现的第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卡若遗址。从2016年起,扎西旺加便成了这里的“常客”。考古专业的他在这里大展身手,他一边跟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部分标本进行绘图工作,一边配合同事泽巴多吉修复各类器物,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3年。

无论是文物资源普查,还是文物考古调查,抑或是文物清理发掘等,对于扎西旺加来说,一切都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累,但意义非凡。在所有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昌都市调查登记各类文物点共63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28处,一跃成为全区文物大区之一。

“昌都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对区内珍贵文物古迹进行全面保护和维修,让康巴文化在藏东高山流水之间延续传承,绽放异彩。”随着文物保护工作步入正轨,扎西旺加表示,一定会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