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江源来”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作品展上海站开幕

发布时间:2020-08-14 13:5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玉树发布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看着这些牧民“开着五菱宏光,设备、三脚架放在车上,随时能进入拍摄状态”,奚志农不住感慨,“他们比我更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里生活着狼、白唇鹿、旱獭、棕熊、鼠兔等众多野生动物,以及有“雪山隐士”之称的雪豹。

牧民摄影师达杰,同时也是一名昂赛乡的生态管护员

牧民次丁、达杰是这里1500名生态管护员中的一员。他们与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这片高原,想到拿起相机记录它们。

最早,次丁和达杰用普通数码变焦卡片机拍下很多珍贵的野生动物画面,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看了之后,一方面羡慕他们的捕捉画面能力,一方面大呼可惜,因为是数码变焦,很多画面一放大就模糊了。熟悉了之后,他们管奚志农叫“老师”,奚志农也一直在盘算着,“以这三个青年人为种子,催生出更多的牧民摄影师”。他从品牌方为两位牧民申请来了专业相机和镜头,教会他们调节光圈,办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看着这些牧民“开着五菱宏光,设备、三脚架放在车上,随时能进入拍摄状态”,奚志农不住感慨,“他们比我更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你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扎根365天,而且随时都在拍摄的状态下,对吧?”又过了一阵,另一位牧民更求曲朋拿自己卖虫草的钱,买了价格高达五位数的专业设备加入他们,因为觉得“通过取景器看到另一个世界很神奇”。他们拍照片,拍视频,拍自己与野生动物遭遇的“第一现场”,奚志农说,“我希望他们能透过摄影机,来看看他们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

《我从江源来》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作品展·上海站现场

奚志农说自己剪辑过他们拍摄的一个视频,有个镜头是6、7只狼在攻击一只牦牛,是难得的非常具有现场感的拍摄。现场很激烈,可拍到一半,没下文了。他在看素材的时候,觉得很奇怪,就打电话问。一问才知道,当时情况是牧民兄弟正从玉树回杂多的路上,远处发生这一幕,职业敏感度提醒他赶紧架起三脚架,装好机器。但拍着拍着,他内心深入“另外一个我”出现了。他顾不上关机就冲过去,把狼赶跑,把牦牛救下来。那个时候,“真实的我”取代了作为摄影师的“我”。

一只小雪豹

一只雪豹妈妈和幼崽在一起

杂多县是中国已知雪豹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有“中国雪豹之乡”美誉,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仅在昂赛乡境内,通过个体识别分析出来的就有40只雪豹个体。昂赛乡的牧民摄影师们拍雪豹,常常不仅仅是观看者,还是事件的参与者。

2016年,次丁在路上碰到一只雪豹,第一反应是拿起相机拍摄,拍了很多张照片之后发现不对劲。这只雪豹精神不佳,看上去非常疲劳,似乎奄奄一息,他立刻意识到雪豹也许需要救助。他用大衣盖住雪豹的头部,免它惊慌,抱起它带回乡里,养了20多天之后才放归。后来知道,这是一只雪豹的亚成体,离开母亲没多久,虽然体型看起来已成年,但捕猎技术欠缺,因此多日未进食。

2017年,达杰、南达、曲查、多才开车时在路边发现一只雪豹卧在路边,下车查看时雪豹一瘸一拐走动,之后又在树边躺下。当下,两名村民留在现场守护雪豹,其他的人驱车返回家中取毛毯,之后用毛毯裹住雪豹放在车中运回达杰家等待救治。这只名叫“凌雪”的雪豹后来很幸运地得到救助。

2017年11月24日晚10点,达杰和朋友们路遇受伤雪豹“凌雪”,后助其受到救助

曲朋和其他牧民一样,有着肉眼快速识别野生动物的天分。奚志农表示,经常自己肉眼还没看到任何东西,牧民们就已经告诉他“那里有”,这让他非常羡慕。曲朋有次听说亲戚家一头牦牛被雪豹吃了,当天晚上就冲过去拍了一些照片,之后继续蹲守,拍到了非常难得的雪豹交配画面。“牧民们每家每户,几乎都发生过牦牛被雪豹吃掉的事情。”昂赛乡书记扎西东周表示。“但游牧民族敬畏自然的传统一直有。雪豹山上找不到吃的,下来捕食牦牛,一头牦牛市价一万多,牧民遭受到损失,但几乎不会发生猎杀野生动物的事情。他们会想,它可能是迫于无奈,或者,可能是我上辈子欠它的。只有抱着包容的态度,我们才能和谐相处。”同时,扎西东周希望能通过买保险的方式来给牧民建立补偿机制,在减少牧民经济负担的同时保护野生动物。

达杰指导7岁的女儿康卓拍摄野生动物

川西鼠兔(摄影:康卓(7岁))

牧民摄影师们不光自己拍,还教下一代拍。达杰的女儿康卓才7岁,展览中有一张她拍摄的川西鼠兔在长满地衣的岩石后露出脑袋的照片,动物与环境结合得好,构图有表现力,原来牧民摄影师二代已经成长起来。

(来源:玉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