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巧手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妇女居家增收

发布时间:2020-08-14 09:24:59丨来源:新华社丨作者:李云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眼下,地处河套灌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正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巧手手扶贫车间的国外针织订单,实现坐在家中照样能增收。

起针、绣花、收针……眼下,地处河套灌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正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巧手手扶贫车间的国外针织订单,实现坐在家中照样能增收。

记者近日在乌兰图克镇新乐村走访发现,一些贫困户妇女聚在一起一边交流针织技巧一边用棒针绣花。村民王彩霞说:“我们最近拿到了巧手手扶贫车间的国外绣花订单,要求在8月底交单,现在必须加紧时间针织,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王彩霞告诉记者,她家由于丈夫患病等原因致贫,于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说:“我们村在2019年7月建立巧手手扶贫车间,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引导我们贫困户妇女完成针织订单,主要针织帽子、围脖、毛毯等制品,每件成品能收入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一年纯收入三四千元。”

只要勤劳肯干,一双巧手、一副棒针、一团毛线就能创造财富。新乐村党支部书记郭富贵说,全村利用14万元项目资金建立巧手手扶贫车间,利用企业订单带动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妇女增收。在做好针织培训工作的同时,订单企业把生产原料发放到妇女手中,实行按件计薪,贫困户可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实现出门种地、回家挣钱“两不误”。

与乌兰图克镇新乐村一样,临河区白脑包镇永清村针对贫困妇女劳动技能不高的问题,将巧手手扶贫车间的培训课堂直接延伸到组和户,开展订单式培训,让贫困户妇女从事简单、快速、灵活的手工编织产业,实现“短期见效、长期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

记者在永清村巧手手扶贫车间看到,妇女们有的忙着领毛线,有的签订单,有的向老师询问如何针织。44岁的杨凤琴一边整理毛线一边告诉记者:“我织一个发带能挣12元钱,手快点的话,一天织五六个、挣六七十元钱不成问题,既不耽误种地、照顾孩子,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据永清村驻村扶贫干部侯娜介绍,巧手手扶贫车间的生产方式是来料加工、分散经营,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场地不受限制,妇女们在不误家务、农活的同时就可兼职增收,这个“没有围墙的工厂”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永清村巧手手扶贫车间共有员工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人,正在带动越来越多妇女加入针织行列,逐渐打造贫困户的‘炕头经济’。”侯娜说。

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电话讲解、网络指导……多种形式的培训通俗易懂,妇女们很快就能上手。

现场发放订单的编织企业负责人张春花说:“现在我到村里发放订单,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接活儿,订单很快就发完了。经过反复培训、实践,每个妇女的成品合格率已由去年的60%提高到现在的100%,针织效率、质量越来越高,大家的收益也越来越高。”

据临河区妇联发展部部长高凤英介绍,2019年3月以来,临河区在8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均建立巧手手扶贫车间,安置386名妇女就业,带动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至5000元,成为妇女脱贫致富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