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隐居在保护区内的白音锡勒牧场已经70岁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8-03 21:42:11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今年的锡林郭勒草原,雨水丰沛,牧草青青……白音锡勒牧场迎来了建场70周年纪念日。

中国网8月3日讯(记者 王金梅) 今年的锡林郭勒草原,雨水丰沛,牧草青青……白音锡勒牧场迎来了建场70周年纪念日。8月2日至3日,“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隆重举行,人们用欢声笑语、欢歌热舞和精彩竞技,尽情展示着对美丽富饶故乡的热爱,祝福70岁的白音锡勒吉祥腾飞。

“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开幕式(摄影:董双印)

2日举行的开幕式表彰了18名个人和9个单位,以致敬建场70年来一代又一代奋勇拼搏、艰苦奋斗的白音锡勒人。中国马业协会会长贾幼陵为白音锡勒牧场授予“中国良种马繁育基地(内蒙古)”称号,为锡林郭勒草原纯血马场授予“优秀育马场”称号。

白音锡勒牧场和锡林郭勒草原纯血马场分别获颁“中国良种马繁育基地(内蒙古)”和“优秀育马场”称号(摄影:张力军)

来自锡林郭勒草原纯血马场的乌兰巴特向牧场赠送了太阳花良种马。巴彦希勒分场职工萨仁其其格向牧场敬献自己亲自设计并手工缝制的70尺哈达,以表达草原儿女对牧场建场70周年的真挚情感。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摄影:张力军)

开幕式上还上演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搏克授封仪式、精彩的马术表演和非遗传承人带来的“潮尔道”演唱等文艺节目。那达慕上,蒙古族传统摔跤、赛马竞赛、马背射箭比赛和固定位射箭比赛、沙嘎比赛、马儿选美赛、马术表演等内容精彩纷呈,引得观众兴致勃勃、连连叫好。

精彩纷呈的搏克比赛(摄影:董双印)

那达慕期间,农场还举行了农畜产品展览交易会,交易会将持续至8月5日,牧场生产的有机面粉、牧场大厨房生产的产品以及草原蘑菇、黑头杜波、萨福克种公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策格(酸马奶)、良种马、纯血马等优质农畜产品纷纷“亮相”。展览会期间还将由内蒙古马业协会举办良种马拍卖宣传活动。

歌手纵情演唱牧场主题歌《黄金草原·白音锡勒》(摄影:董双印)

“白音锡勒”意为“富饶的丘陵”,白音锡勒牧场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近郊,成立于1950年10月1日,其前身是锡林郭勒种畜场,1975年改为现名。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部委派阿民布和带领4名干部、8名工人,从2座蒙古包、1022头牲畜、3辆胶轮车和1台马拉四轮车白手起家,建起了这座全区农垦系统最早、畜牧业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农牧场,为全区农垦事业种畜基地建设拉开序幕。

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马术学校师生献上精彩的马术表演(摄影:张力军)

白音锡勒牧场总面积3403平方公里、人口1.2万、可利用草场485万亩、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有机耕地8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原类型最多、饲用植物最丰富、草原景观最为美丽的大草原之一。以白音锡勒区域为代表的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被评为欧亚大陆典型草地类样板。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由自治区级晋升为国家级,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津津有味观看比赛的观众(摄影:张力军)

近年来,牧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草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实行全年禁牧,对缓冲区及实验区合理确定载畜量,还分别退耕还林还草沙化严重的3.45万亩耕地和1.3万亩高产饲料基地,围栏封育3.5万亩,栽植人工沙障7.85万平方米。通过划区轮牧、草畜平衡、围封固沙,水土保持、休牧禁牧、河湖管控、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的采取,草原植被得以大面积恢复,水草丰美的景象再度呈现,筑起了一条坚固的生态防线。

盛夏的白音锡勒草原绿意盎然(摄影:张力军)

更多精彩图片:


“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开幕式现场

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


赠送马匹

赠送70米哈达

达尔罕搏克受封仪式和搏克授戴章嘎仪式

达尔罕搏克受封仪式和搏克授戴章嘎仪式

风俗展示赛马祈福活动上,道尔吉等人演唱《马尔赞》

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

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

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

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

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

各分场马队入场

各分场马队入场

各分场马队入场

各分场马队入场

各分场马队入场

紧张激烈的搏克比赛

剽悍健壮的搏克手

搏克手身穿的精美服饰

紧张激烈的搏克较量

紧张激烈的搏克较量

紧张激烈的搏克较量

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会场展示的牧场特产

盛夏的白音锡勒草原草木茂盛

盛夏的白音锡勒草原雨水丰沛,牧草青青

(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特约摄影师:张力军、董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