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中之重,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扶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民文明素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农村更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
必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科学系统查漏补缺,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出短板、做好整改、应收尽收、应兜尽兜。强化边缘人口动态监测,加快补齐脱贫短板。积极融入京蒙扶贫协作,紧密联系北京对口帮扶单位,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消费扶贫、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力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开发区农牧林业水务局指导,各镇街配合在农牧户中全面推广,通过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科学流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种养加储运销”一体化产业化联合体,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持续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产业布局上,狠抓奶业、肉羊、蒙中医药、瓜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上,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林草果结合,积极融入全市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和百亿级蒙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规模上,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科技园,培育打造特色产业名镇(街)名村。产品品质上,从发展粉、芽、肠、酪、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逐步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品品牌上,加快推进塞外天润羊肉、湛露温泉小分子矿泉水、二号香瓜等加入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让更多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引领,重点推进通辽玉米示范园、肉羊产业“种子工程”等项目建设,建设智慧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金融支撑,以现代金融手段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强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土地托管、代种、植保、收储、营销等一站式服务,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启动包括运达果蔬在内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产加销储”闭环发展。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养殖方面“牲畜出院、苗木进院”,通过建设专业小区、合作社集中饲养、入股托管等方式,把分散的庭院生产组织起来。种植方面突出特色,建设特色粮、果、菜、药、养、花、苗、木等家庭基地,通过市场化经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文旅方面因地制宜,推动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建设,多角度推介“春花”“夏凉”“秋采”“冬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提升庭院经济增值空间。
有效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充分利用辖区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农牧民工+培训机构+企业”的转移就业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就业收入水平。同时,推广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模式,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年初以来,开发区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19人、其中稳定就业1070人。
持续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绿色底色。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突出抓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公益性岗位、门前“三包”、义务清洁队等措施落实环卫责任,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状况,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选好带头人,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合作社领办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本村大学生中选任村干部,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勤劳致富奔小康。深入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坚决铲除“蝇贪”“蚁腐”“村霸”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开展问题隐患大排查,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文: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