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开发区辽河镇:产业兴旺绘浓小康底色

发布时间:2020-07-02 18: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田间碧绿茁壮的红干椒苗迎风而立,预示着今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大棚里清香的油桃飘散出诱人的气息,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田间碧绿茁壮的红干椒苗迎风而立,预示着今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大棚里清香的油桃飘散出诱人的气息,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0年,辽河镇立足近郊镇的地理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一镇两园三带四区五链”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特色种植、规模化养殖、乡村旅游、融合产业及劳务产业多元化集聚之势,全领域推动产业振兴,为幸福生活增添小康底色。

特色产业厚植兴旺基础

在辽河镇东升村的放心麦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再有半个月左右,麦子就要成熟了。东升村与富铧农业签订回收合同,麦茬复种植白萝卜,将制成萝卜干出口,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

像东升村这样的发展模式,在辽河镇还有很多。2020年,辽河镇以实施20万亩浅埋滴灌高效节水工程及连续三年、年均4万余亩大面积土地流转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倡“一村一品”,通过“1+X”——“特色产业+附加产业”发展模式助力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甜菜、花生、小麦等特色种植5.6万余亩。在畜牧业方面,重点发展肉羊、奶牛、生猪、毛驴及林下白鹅养殖,现有万头以上现代养殖厂2家,规模养殖基地20个,畜禽养殖达到61万头(只、羽),有万头以上肉羊屠宰厂2家,年肉羊屠宰量11万只,占通辽市主城区屠宰量的一半以上。

新业态拓宽乡村发展思路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辽河镇作为离通辽市主城区最近的乡镇之一,区位优势逐渐凸显。为把辽河镇打造成通辽人游通辽、通辽人周末休闲游的首选之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集绿色采摘、生态休闲、农耕科普、餐饮娱乐、民俗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葡萄、油桃、草莓、香瓜等绿色采摘1200余亩。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电商+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双渠道经营模式,市民农场、放心麦田初具规模,打造了平安堡油桃、太平庄葡萄、吗力村粘玉米、丁大哥面粉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市民在捡拾“乡趣”、品尝“乡味”、观赏“乡景”中拉动农产品销量、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各位老铁,今天的直播间展示的都是我们自己大棚种植的绿色水果蔬菜,欢迎大家来我们村旅游、采摘、品尝。”在“内蒙古品牌形象宣介发布会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届电商节”活动中,辽河镇5位村党支部书记变身“带货达人”,首次通过直播的形式,对外推介辽河镇特色优势农产品,让辽河镇正式走到全国网友面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辽河镇乡村旅游和采摘受到一定的冲击。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通过大力探索“党支部+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新模式,辽河镇借助网络传播广、受众多的优势,依托党组织公信力和影响力,推动更多农副产品上线经营,大力提升辽河镇知名度,为推广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聚力量。

劳务经济发展让生活多点开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于失地农民较多,加之大面积土地流转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辽河镇将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在鼓励和引导农户跳出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到外地务工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邀请劳务公司对村民开展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实现了新增劳务输出人员的有序转移。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架起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桥梁。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通过到流转企业、周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实现土地、就业双收入。与通辽市蒙东情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月嫂、男护工培训,组织剩余劳动力到通辽市从事家政服务。建立手工编织工作室,发展手工编织产业,并通过妇联组织进行销售,搭建起居家就业平台。2019年,辽河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万人,年劳务收入达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

展望幸福景,小康路上笑开颜。依托地方特色,辽河镇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让产业兴旺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带领全镇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拼搏奋斗,大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文: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