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一匹百岔的铁蹄马……

发布时间:2020-07-01 15:39:37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 杨朝东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从项目经理的天然办公室、从玉米地里的一滴水、从街至桥的右转车道、从第一书记卖胡萝卜……我们都能够看到这一匹匹奔跑的百岔的铁蹄马。

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摄影:通辽日报记者 张启民)

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熔铸,“蒙古马精神”已经深深融入通辽市各族干部群众的血脉。

你,就是一匹奔跑的百岔的铁蹄马。从项目经理的天然办公室、从玉米地里的一滴水、从街至桥的右转车道、从第一书记卖胡萝卜……我们都能够看到这一匹匹奔跑的百岔的铁蹄马。

从项目经理没有办公室说起——

你就是一匹百岔的铁蹄马,我们从项目经理没有办公室说起。

奈曼旗工业园区内蒙古玻丝特制造有限公司一片生产的热闹景象。项目经理王立超一见面,他就十分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我们厂子的办公室都还没建成。我们把资金都放在厂房建设与设备购置上了。我们的想法是先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办公室等建设就一再往后推了。”

天当屋顶,席地而坐。

公司大门还没有抹上水泥,企业主厂房四周的设施还处在建设之中,但是车间内机器却响地很欢。由于企业初建没有办公室,王立超左转右转寻找能够坐下来地点。先是去了企业餐厅,发现餐厅的厨师正在为工人们准备饭菜,不方便坐在那里,随后“钻进”企业的小卖部,王立超在小卖部里唠了起来。

该公司生产原料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小的玻璃球。经过高温加热融化,变戏法似的变成了细丝,柔软得如细线一样缠绕在轴上,形成一个个线团,这线团又成为纱,又成为玻璃布……

王立超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最严重的时候,工人都进不了厂子。企业70%的工人是当地的农民。疫情期间封村,村民出不了村,来不了厂子,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那段时间,企业全指望着留守的十几个工人支撑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3月份取消人员流动限制为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工人陆续回归岗位,企业逐渐恢复正常运转。”

内蒙古玻丝特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摄影:通辽日报记者 邵南)

玻纤产业园区是奈曼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奈曼旗把握时机,将这片土地规划为玻璃纤维产业制造基地,推动玻纤及复合材料项目加速落地,打造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已有11家玻璃纤维企业在园区开工建设,这些企业建成后,形成了相互间的上下游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将实现高附加值。

在玻丝特制造有限公司的不远处,另外一家玻璃纤维生产企业正在建设之中,该企业的老总亲自上阵监督建设,脸上洋溢着一脸的自信。在脚下的这片金沙之地,小玻璃球逐渐滚动成大产业,奈曼正在实现着玻璃纤维工业价值链“攀升”的新目标。

一片沙地之上,一片产业迅速崛起。

把每一分钱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宁可没有吃饭的地方,宁可没有睡觉的地方,宁可没有办公的地方。在艰苦的环境之中奋发向上,百岔的铁蹄马奔跑出科尔沁速度。

从玉米地里的一滴水说起——

你就是一匹百岔的铁蹄马,我们从玉米地里的一滴水说起。

万亩连片玉米膜下滴灌田(资料图)

一滴水,晶莹剔透。对于通辽市而言,珍惜每一滴水,让每一滴水放大出最大的效益,百岔的铁蹄马踏出缺水地区节水增效的新路径。

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85%以上,绝大部分依赖地下水。从2018年起规划实施了以农业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目前,全市累计投资60.3亿元(其中项目资金48.4亿元、整合资金11.9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570万亩,建设了科左中旗100万亩、开鲁县50万亩、科尔沁区20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科左中旗围绕生态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成信息技术、创新手段、改革举措,全域规划建设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首创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全力打造全国生态绿色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覆盖全旗20个苏木乡镇(场)60%以上耕地,实现了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双赢目标,年节水1.9亿立方米,亩均增粮80斤,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示范区重点规划建设了42万亩浅埋滴灌集中连片核心区,涉及5个苏木镇、73个嘎查村,全时推广卫星导航精量播种、生物预警绿色防控,质量溯源智慧种植、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灌溉、装备现代化。

科尔沁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用水占地下水使用量80%。近年来,科尔沁区累计投资12.8亿元,建成以浅埋滴灌为主的高标准农田13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62%,年节水2.2亿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位上升50厘米,有效破解“产粮又缺水”矛盾。为进一步提高节水增粮生产水平,今年投资2.95亿元重点打造了木里图镇20万亩集中连片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内全面应用浅埋滴灌、大小垄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生产技术,实现了农业高效节水预期目标。建设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推广气象数据采集、地埋传感、绿色防控等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通过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尔沁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平均每亩粮食产量提高200斤以上,效益增加15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减肥30%、减药20%、减机械作业费30元以上,省水50%、省地10%、省电30%、省工50%,夯实了粮食产能,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压减地下水超采量60%。

一滴水折射太阳。科左中旗、科尔沁区是通辽市发展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实现增产增收节水的一个缩影。

从街至桥的右转车道说起——

你就是一匹百岔的铁蹄马,我们从右转上行车道项目说起。

通辽市“哲里木大街至哲里木大桥右转上行车道项目”施工地(摄影:通辽日报记者 许媛媛)

位于哲里木大桥东侧的绿化带附近,两辆压路机已经在绿树的掩映下开启了繁忙工作,市政工人们正在用铁锨将沥青路上多余的碎石铲出。此处是通辽市“哲里木大街至哲里木大桥右转上行车道项目”施工地。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哲里木大桥上行拥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上个桥要等3个灯”“不管来自哪条路咱都能在桥头见”……堵车不仅“堵”住了市民的好心情、影响交通秩序,还降低了城市运行效率、不利于经济发展。

此处新车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后,原滨河大街和哲里木大街东向西至哲里木大桥方向的车辆,70%——80%将直接通过建国东巷,被引流至哲里木大街后直接上桥,能有效缓解滨河大街交通压力,解决哲里木大桥上行拥堵问题。

该项目正是当下通辽市城市维护维修工作的“缩影”。今年,通辽市将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双城复检”,这也是通辽市自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的首次复评“大考”。

考虑群众出行难不难,考虑市民生活方不方便……这些关系城市品质和文明卫生的“关键词”,也正是通辽市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不断反思,进而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民生诉求。

今年计划实施36项市政基础设施翻修改造重点项目,包括市政道路翻修改造、排水设施维修改造、园林绿地提升等,总投资达3.39亿元,可谓一份真正的便民提质工程“大礼包”。

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

城市的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不正像一匹匹奔跑的百岔的铁蹄马吗?为了人民的幸福指数的提升,奋勇向前。

从第一书记卖胡萝卜说起——

你就是一匹百岔的铁蹄马,我们要从第一书记“改行”卖胡萝卜说起。

“小瑞书记”名叫李瑞,是通辽市司法局警务督察室干部。2019年4月,他被选派到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小瑞书记。

伊和布拉格嘎查,意为“有泉水的地方”,据说这里是“敖包相会”原型人物故事的发源地,一直徘徊在贫困线边缘。

在伊和布拉格嘎查扶贫的日子,是小瑞书记最难忘的日子。每一个瞬间,他都是那么情深意切;每一件事,他都是认真地去做……

忘不了那是2019年3月里的一天,小瑞书记当起了“配送员”。他开车拉着贫困群众的1200斤胡萝卜赶往通辽市区,挨家挨户给订购胡萝卜的“客户”送货上门。

“春天了窖里的胡萝卜实在搁不住了,要是再卖不出去就要坏了,就得喂牛了,我原来想卖了这些胡萝卜买种子化肥呢,现在这情况这可咋办呢?”贫困户布林德力根向小瑞书记求助。

布林德力根家三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为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布林德力根找到小瑞书记提出想在自家庭院里种植胡萝卜的想法,并在小瑞书记的帮助下购买了胡萝卜种子,收获了3000余斤,去年冬天卖了1000斤,原指望过完年能卖个好价钱,但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他们的增收计划,眼看着胡萝卜卖不出去,布林德力根焦急万分。

小瑞书记了解到情况后,当场对他们说“别担心,我帮你想办法,一定帮你把这些胡萝卜变成钱,你等我的消息”。当天,小瑞书记在朋友圈和工作群发布了销售胡萝卜的信息,发出认购倡议,很快得到了同事和朋友们的积极回复和支持,1510斤胡萝卜以市场价每斤2元的价格很快找到了“买家”。

接到订单后,小瑞书记顾不上吃午饭,就和布林德力根一家忙活着称重、分装、派送,由于购买的“客户”分散居住在通辽市区不同的地方,小瑞书记又义务当起“配送员”,挨家挨户一一送货上门。“多亏小瑞书记的帮忙,我家的胡萝卜卖了3000多块钱,这下我买种子化肥的钱有着落了,感谢咱们党的好政策,感谢咱们李书记啦!”布林德力根的脸上露出笑容。五个小时后,已经是晚上6:30分, 天色渐渐暗下来,小瑞书记送完了最后一单……

这是千百脱贫攻坚干部日常工作的一个截面。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包国庆、姚常明、额尔敦白乙、付永久、哈斯巴根、于立、张敏、徐泽敏……更多百岔的铁蹄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奔跑。

(文:杨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