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草原爱护草原 全面发挥草原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0-06-19 11:52:44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南志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我国人均草原面积只有0.29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9%。在这种草原人均资源匮乏的状况下,我们尤其需要珍惜和爱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欣闻《中国绿色时报》成立草原编辑部,令我这位从事草原工作半个世纪之久的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借此机会,向为此作出辛勤奉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祝贺!相信《中国绿色时报》草原版将成为草原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中央和国家林草局的政策、要求从这里发布出去,各地的经验、做法和问题从这里反映上来;这里也将成为普及草原科技知识的大课堂,草原管理、利用与保护的理念、技术将从这里传向广袤的草原、牧区、林区和农村,实践中的先进做法也将在这里得到交流;这里还将成为宣传草原领域重要进展的主阵地,重大科技成果将在这里发布、优秀人才的事迹将在这里颂扬,重大事件将在这里介绍并保存传世。

下面,仅就我对草原的认识,谈一点看法,与读者共享。

一、全面认识草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家喻户晓的诗篇,吟诵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反映了小草的朴实无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出了人与草原相互依赖、协同共存。对于这一美丽的家园,我们了解多少呢?概括而言,我国草原具有面积大、贡献大、潜能大的特点。

第一,草原面积大。草原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面积占据了土地面积的25%。我国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草原,根据1988年开始的第一次草原普查资料,草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分别是耕地和林地面积的3倍和2.5倍。

第二,草原贡献大。草原与耕地、水域共同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草原养活着世界50%的家畜,支撑着全球30%的人口。我国的草原生产了全国45%的牛羊肉、49%的牛奶和75%羊绒,为人们提供着食品、纤维、燃料和清洁的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对草原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草原不仅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基地,也具有支撑功能(生物多样性保育、营养元素循环,碳固持)、调节功能(调节气候、提供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和文化服务功能(旅游、娱乐及其他非物质的服务)。我国的草原固碳量占全国固碳总量的17%。蓄积的水量占全国地表水蓄积总量的14%,相当于全国所有大中型水库蓄积量的总和。草原是防风固沙的主体,防风固沙量占全国总量的56%,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草原是文明发祥地之一,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因此,草原不仅是提供肉奶、绒毛等物质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重要基地,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三,草原的发展潜能大。我国草原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值为每公顷770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4,俄罗斯的1/3,澳大利亚的1/6和新西兰的1/8。在提供其他生态服务产品方面,也远远低于上述国家,但这也预示着我国草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爱护草原

我国人均草原面积只有0.29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9%,是美国的38.2%,俄罗斯的45.3%,澳大利亚的1.7%,新西兰的11.1%。在这种草原人均资源匮乏的状况下,我们尤其需要珍惜和爱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草原退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世界60%和我国90%的草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家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支持下,草原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但生态脆弱的本质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修复和保护草原仍任重道远。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认识。草原不是荒地,不是城镇建设占补耕地的土地来源,也不是扩大耕地的资源,更不是未利用土地,草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某些地区发生的,通过无序开垦、开采草原,以实现地区GDP增长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了。

第二,要摸清草原家底。对于一个热爱家园的人,不了解自己家园的规模,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我国现有的草原面积等资料,还是30年前国家第一次草原普查获得的,我们迫切需要像明确耕地和林地面积那样,了解草原的面积与状况,并将草原资源普查作为日常工作之一,每若干年进行一次。

第三,建立草地农业的系统观点。草原退化不仅是资源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草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难以依靠自身来解决,要树立草地农业系统观,统筹草原、林地和农田,从根本上解决草原资源的退化问题。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粮改饲”试点旗县,通过扩大饲草种植和储备,每年冬季接纳牧区数十万头家畜,减少了家畜过冬的损失,也减轻了草原的压力,促进了草原的恢复。

第四,丰富和完善草原的法律、法规,加大草原执法的力度。美国1820年即颁布了第一部草原法律,目前至少有27部与草原相关的专业法律;我国草原法颁布的时间是1985年,目前仅有5部相关专业法律。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全国仅有36%的市和22%的县建立了草原监理机构,县级以上草原执法人员仅7000余人,平均每人监管面积达85.7万亩,实在是力不从心。

三、充分发挥草原的功能

第一,加大对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支持力度。草原退化不仅仅是物质产品输出功能的降低,更是直接影响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大对退化草原修复工程支持的力度,加快草原的修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从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国家对草原的投资是每公顷0.45元。进入本世纪以来,投资显著增加,到2014年每公顷投入达60.6元。从0.45元到60.6元,增加了135倍,是巨大的提高。考虑到草原面积巨大,以往投资甚少,需要开展的工作甚多,现在用于草原生态修复建设的费用仍是捉襟见肘,需要加强。

第二,树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供需平衡的观念。一个产品只有需求的时候才具有价值,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供需关系因产品、地区而不同,也因人们所在的工作岗位而不同,需认真分析,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打造拳头产品,加速发展,使多种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第三,树立利用与保护统一的理念。对于草原来说,放牧是重要的土地管理方式,是维持草原生态健康和生产稳定的重要手段。全球范围内,放牧地占陆地面积的一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超过2/3陆地是放牧地。适度禁牧是治理退化草原的有效措施,但长期禁牧同样不利于维护草原健康,草原适度放牧优于过度放牧或不放牧。

第四,正确认识草原围栏。草原围栏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美国从19世纪末开始,在西部草原建立围栏,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埃塞俄比亚从1930年开始建设围栏,近30年时间,在慈善机构的支持下,围栏建设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围栏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草原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不能因为在某些地区围栏的建设和使用出了一些问题,便因噎废食,否定围栏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重视林间草地资源的放牧利用。放牧是管理与利用林间草地的重要途径。1923年,美国国家林业局出版了全国第一部草原管理著作《草原管理》。欧洲诸多国家素有林间放牧的传统,1998年,欧洲草原学会专门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经验,认为放牧是管理这一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长期以来禁止林地放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成立,为统一管理和利用森林与草原资源,充分发挥这两大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了可能。

第六,加强草业科学学科建设。与林业科学和其他兄弟学科相比,我国草业科学发展时间短、队伍规模小、对产业的贡献低。我国第一个草原学专业设立于1958年,而林业科学专业设立于1915年,比草业科学早了43年。全国草原科技队伍不到1300人,不及林业科技队伍的1/10。据张守攻院士统计,科技对林业的贡献率达80%,而草业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仅20%。草业科学工作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向林业科学和其他兄弟学科学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需要国家加大对草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志标简介

南志标,草业科学专家,我国草业科学学科带头人之一,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植物病理学会终生成就奖及草学会终生成就奖。

南志标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新西兰梅西大学和新西兰国家科工部草地农业研究所学习,1989年获博士学位。自1969年以来,其先后作为工人、草原技术员、科研与管理工作者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与科研领域工作50余年。2002年,随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首任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现任兰州大学教授、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