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祖国70周年华诞前夕,一支由五位藏族青年组成的陀乐乐团在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上轻声吟唱着来自青藏高原的悠远旋律。没有复杂的乐器,没有繁杂的舞台效果,只有人声与乐器发出的天籁之音在剧院萦绕,台下1500名观众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世界屋脊的雪域净土。此时,距离陀乐乐团第一次举办音乐会已经过去了两年。此次乐团作为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专场演出团队,身处保利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面对台下千余人的观众,他们已经没有了初登舞台的紧张与生涩,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不断打磨与练习后的沉稳与自信,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演绎方式向听众传递着悠远而空灵的曲调。
陀乐乐团演出现场
陀乐乐团是国内一支非遗传承世界音乐乐团,创始团员为泽旺、仁青、扎德、才吉和李毛,五位藏族青年音乐人都是非遗音乐传承人。2017年9月,乐队正式组建后的第一场专场演出在云南昆明举行,因此场演出产生的紧张感令五位成员记忆犹新,尽管五个人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但全新的音乐体裁与表现形式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还是令他们惴惴不安,当看到现场观众在他们音乐的感召下或流泪或面露喜悦时,五位成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自然流淌的表达与真情实感反馈间奇妙的互动。
“传统的藏族音乐尽管有许多表现形式,但将吟诵式的藏语唱经调搬上内地的舞台,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大胆的突破。”五位团员的导师,藏族唱经调国家级传承人索南卓玛对五位团员及这一音乐形式充满信心,“陀字在唐代有歌韵的意思,乐就是快乐的意思,通过音乐传递爱与快乐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使命。”
图为藏族唱经调国家级传承人索南卓玛(右三)为乐团成员上课
陀乐乐团五位团员因为共同的音乐理想先后选择了“北漂”,非科班出身的他们用自己的快乐与自然诠释着对音乐的理解。因为对音乐的热爱,他们一直坚持,直到他们在北京遇到了后来成为乐团总策划的另一位非常热爱藏族文化及民族音乐的卓玛老师,也由此诞生了由藏族年轻人组成的年轻乐团。谈及成立乐团之前的音乐尝试,队长泽旺表示:“我们原先有着各自的乐队,更多的是偏流行与通俗的音乐风格,虽然童年时也听家乡老人念诵唱经调,但那时根本不认为这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对于一心想走出大山的年轻人而言完全没有吸引力。”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大力扶持,唱经调这一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音乐形式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因为遇到了卓玛老师,遇到了好的队友,更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能够用音乐表达爱与快乐,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乐队成员才吉、李毛这对双胞胎姐妹尽情地享受着音乐本身与传播音乐带来的乐趣。
乐队组建初期,成员们克服着语言、文字、音乐理论薄弱等困难,努力而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升着自己的音乐素养,为了传承藏族音乐文化,更为演绎出臻于完美的音乐作品。
“尽管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对于音乐的理解,但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产生分歧,最终我们选择以投票的方式解决分歧。每当分歧解决,大家就会全力以赴地练习、尝试确定后的方案,直到具有完美的呈现结果。”乐队的打击乐手仁青认为,如何正确地解决音乐理念带来的分歧是一个乐队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将传统的音乐元素用现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随着我们对音乐理解的加深与实践的提升,最终确定了以简为美的表现形式,用最简单的元素让音乐直击听众内心。”乐队编曲与吉他手扎德坚信,团员们因为共同的传承使命和对音乐较为一致的理解最终会产生好的作品。
乐团成立至今已在海内外几十座城市演出百余场,所到之处深受观众喜爱,而这种返璞归真、自然纯净的音乐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之余如痴如醉,通过他们的音乐,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爱与快乐。著名音乐人、非遗保护专家田青更是肯定了他们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非遗音乐做出的成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把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到全世界。
“从音乐本身而言,乐团使用的乐器以非遗传承的扎念琴为主,辅以吉他、手鼓加上干净的人声,不用过多复杂而华丽的技法渲染,通过乐团五位成员自然的演绎,让人们真实地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传递爱与快乐。”作为乐团总策划的卓玛如是谈道。
图为陀乐乐团成员与乐团总策划卓玛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乐团也获得了央视第二届书画春晚文化传播大使、全球传统文化春晚优秀节目等许多荣誉,但这些并没有让他们忘记自己的音乐初心,“荣誉和知名度是观众对我们的认可,但我们追求的是音乐本身带给我们自己和观众的享受,我们做音乐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来自中国的爱与快乐传播到全世界。”
2020年,乐团将歌曲《大地恩情》献给了战斗在武汉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乐队希望以此表达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感恩大自然与医护人员的真挚感情,更希望在国家与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难关的美好愿望,歌中这样唱道:
天地之间
江河海洋潮起又潮落
朝花夕拾大地恩情暖融融
天地之间
我们有爱你来我又往
世界和平大地恩情暖融融……
( 文/图:黎嘉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