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用生命共同体思维助力“塞外煤城”实现生态蜕变

发布时间:2020-06-05 16: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长青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蒙草生态近年来愈来愈重视对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重点关注植物、动物、人、微生物之间互为共生的关系,运用“生命共同体”思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今年主要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呼吁大家采取行动遏制自然界不断加速的物种丧失和自然栖息地退化趋势。

作为一家从事生态修复二十余年的民营企业,蒙草生态近年来愈来愈重视对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重点关注植物、动物、人、微生物之间互为共生的关系,运用“生命共同体”思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甘德尔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东侧,主峰海拔高度约1805米,相对高差513米。近日,新华社记者在这里拍摄到了“岩壁上的精灵”——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

岩羊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等地,喜欢栖息在海拔2100米—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主要以蒿草、苔草、针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鹃、绣线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为食,目前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image.png

甘德尔山上的岩羊(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乌海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介绍,近年来甘德尔山的岩羊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常年可观测到的岩羊种群超过50只,而5年前,这个数字只有10多只。岩羊数量的增多,离不开乌海市境内禁猎、禁牧等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好转。

甘德尔山生态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是蒙草生态在乌海境内实施的一个生态修复项目,团队从2016年开始分三年陆续完成近58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施工内容涉及边坡修复、乡土植被恢复等,目前已完工、进入养护阶段,为“岩壁精灵”们提供着生态栖息地。

据了解,蒙草生态从2009年开始,已先后在乌海市成功实施近30个生态修复项目,包括节水园林、湿地、矿山等多种类型,典型案例包括乌海市体育公园、京海电场东侧矿山植被恢复项目、龙游湾湿地公园、乌海湖左岸生态修复等,为乌海这座转型中的工业城市贡献出“种质资源+生态大数据”的小草式生态智慧。

 image.png

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的红嘴鸥(图片来源:乌海市湿地管理局)

如今,这座昔日的“塞外煤城”重现了三山环抱,一水中流的山水风光,甘德尔山上跳跃着 “岩壁上的精灵”,龙游湾、乌海湖等处迎来了成群的候鸟,“黄河明珠”的光彩越发闪亮。当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石,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乌海市正在实现从“乌”到“海”的生态蜕变。(文: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