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安排部署。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对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九省区携手推进大保护大治理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提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水质水量水结构问题多、局地生态服务退化问题大、生态环境潜在风险高、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保障难等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统筹水、大气、土壤、自然生态等要素,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为引领,综合制定资源能源开发、国土空间格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建立“三线一单”实施的监测评估、绩效考核。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由中央财政牵头,联合九省区筹资成立绿色发展基金,并引导各方面资本进入基金,基金实施第三方独立运营,重点支持上中游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卢克平建议,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九省联盟,建立九省区联席会议机制和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统筹解决沿黄九省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
有序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
致公党中央在提交的“关于有序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提案”中提出,沿黄9个省区之间在生态、经济、社会和发展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既要坚持沿黄区域“一盘棋”思想,又要结合当地实际,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还存在较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包括缺水断流和地上“悬河”特殊现状。自然资源索取多、时间长,流域内盐碱地、风沙、干旱等不利条件广泛存在,可持续发展条件差,人口流失严重。缺乏覆盖整个黄河的总体规划设计,产业、生态、文化深度开发和协同发展力度不够。
来自宁夏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郁华建议,在生态保护方面,国家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带,进一步加大草原退化、湿地修复、水土流失、小流域等综合治理力度。
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的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等自然景观资源普查,将具备条件的重要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议设立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国家公园。加大开展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力度,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建立林草、水利、国土、农业农村等多部门之间共同抓好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投入。组织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生态修复部门和单位,集成创新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法规体系、政策架构、制度规范。
昝林森建议,设立中央财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希望中央能够将陕西黄河流域全部纳入山水林田湖草重点工程项目范围,继续支持陕西省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淤地坝、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加大对黄河流域源区生态补偿
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说,为保护黄河生态,在黄河上游建立了三江源和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以及首曲、洮河和则岔尕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筑牢了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对保证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作出牺牲,这里也成为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马全林建议,提高现有公益林、草原、湿地补偿标准,建立黄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强化受益地方政府的补偿责任,并引入市场机制。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治理投入等因素,综合确定补偿额度,上游以流域跨界断面的水量、水质作为获得补偿的依据,下游受益区主要以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消耗为基数提供货币补偿。设立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基金,资金筹措主要通过全社会参与的形式,在水价中增加一项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基金科目。把生态补偿与生态移民、生态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保障农牧民的收入逐渐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加强黄河滩地生态工程修复
全国政协委员赵庆丰说,黄河带给了我们各种发展优势,然而我们却没有对黄河做好保护工作,两岸生态环境虽有所好转,但依然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宁夏一定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生态立区”之路。
赵庆丰建议,结合银川都市圈建设,严格按照黄河河道管理办法实施生态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黄河滩地生态修复工作方案。通过退耕、还林、还湿、还草等措施并举,林、灌、草合理配置建设,构造黄河滩地生态景观廊道。杜绝一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守住黄河滩地生态红线不放松。
建设沿黄流域乡土种质资源体系
黄河承载了生态、生命、生产、生活,是生物多样性、植物和种子基因的源头之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草种稀缺,90%都要依靠进口,林木栽植外调居多。具有生态功能、药用价值的野生乡土植物生境退化、多样性遭破坏,相关品种繁育保护技术落后。这些都是沿黄流域林草乡土种质资源面临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说,种质资源是林草产业化的芯片,其收集、保存、推广转化需要完善的体系作保障。
“沿黄流域草场退化、风蚀沙化、土壤盐渍化等,需要选育当地适生植物可持续的修复保护。”与草原长期打交道的王召明建议,建设沿黄流域国家级“农林草乡土种质资源体系”,收集保护沿黄适地原生的农、林、草乡土种子,分区位、分功能、分特点的储藏标本、数字检测、延续基因、育繁应用。政府或企业牵头建设高标准种质资源库,加强乡土种质资源的规模化繁育推广。同时建立沿黄种质资源大数据,追根溯源。
(原标题: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代表委员热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