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平提案建议:把内蒙古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北方样本"

发布时间:2020-05-21 23:24:15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多年工作在内蒙古并持续关注生态环保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提案建议:将内蒙古纳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

生态兴则文明兴,重视生态环保已成为世界共识。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美丽中国建设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指标。2016年设立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多年工作在内蒙古并持续关注生态环保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继续关注生态。他认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有代表性,可试验、可复制、可推广,并提案建议:将“护心守边”的内蒙古纳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先试,打造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涛)

中国网5月21日讯(记者 王金梅) 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今年准备了两篇提案,分别为“关于支持内蒙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议”和“乌梁素海河湖连通提案”。

5月21日晚上,参加完开幕会和小组会的任亚平接受中国网记者电话采访。令他感到非常意外而高兴的是,他今年提案关注的两个话题,非常巧合地也被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列为了全团建议。“这将极大地有助于推动相关建议得到关注、重视和落实。”任亚平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拍摄于2019全国两会)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林地面积6.75亿亩,森林覆盖率22.10%。

广袤的草原上,上面是绿绿的草,下面是黑色的煤;上面是“绿水青山”,挖下去是“金山银山”……“资源型地区如何转型?”“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怎样保护好祖国北疆这道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内蒙古发展面临的大问题,也是任亚平工作和政协履职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护心守边”的内蒙古应先行先试打造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

内蒙古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87%的国土面积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为了更好地发挥“护心守边”作用,内蒙古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1.4%,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尽管内蒙古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全区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62.5%,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达61.2%;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有待突破,粗放的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

内蒙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迫切需要就生态文明重大制度、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瓶颈问题开展先行先试,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

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南端,西临呼伦贝尔草原的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如何把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生态脆弱的劣势扭转为美丽发展双赢?”

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积极推行草原补奖政策,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努力把畜牧业“主战场”由草原转向农区、半农半牧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为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山脉、沙漠生态建设与科学利用发挥示范作用。拟开展牧区现代化试点,探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开展林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新时期林业保护建设新机制;开展高原内陆湖泊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试点;探索恢复良好水生态环境新模式。

内蒙古积极推行草原补奖政策,努力把畜牧业“主战场”由草原转向农区、半农半牧区

建设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实践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生态脆弱的劣势一直是困扰内蒙古发展的一对突出矛盾,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美丽与发展双赢?内蒙古正在尝试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新路子。拟开展现代能源经济试点,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开展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试点,探索绿色转型新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

中国满洲里国门

建设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区。俄罗斯、蒙古国和内蒙古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文化相近,人民交往交流密切,应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在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探索祖国北方边境地区森林、草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新途径。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载体,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打造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的国际交流合作重要窗口。

为此,任亚平建议:

一是建议将内蒙古纳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范围。从生态功能类型上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内蒙古都有别于目前已批复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蒙古有需求、有条件、有基础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也有责任在第二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期间,为国家打造北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样本。

二是请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在试验区方案编制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内蒙古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初步确定了试验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在积极争取国家批复的同时,正开展现代化牧区建设、高原内陆湖泊治理、大兴安岭已垦森林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的试点示范,但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国家给予指导。

三是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内蒙古转移支付力度。内蒙古有43个旗县(市、区)约77%的国土面积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是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2018年区域户籍人口约809万人,可用财力仅为581.7亿元,中央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对保障区域地方政府基本服务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相关报道•任亚平近年全国两会关注】

【2019年】任亚平:建议内蒙古2000余万亩已垦森林草原退耕 还北疆山青草绿

【2018年】任亚平: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弱化

【2017年】任亚平:要加快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

【2016年】任亚平:突出导向 找准短板 抓住难点 针对关键 建言献策

【2015年】任亚平:建好祖国北疆生态屏障 为生态环保多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