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辽河镇公司村:“滚雪球”式发展 财源滚滚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5-20 15:5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年来,公司村借助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利契机,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滚雪球”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内蒙古通辽市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公司村是一个耕地面积达5500亩、人口数量621人的远郊村。虽然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是土壤贫瘠、作物生长乏力,村民依靠种地收入微薄。如何摆脱贫困、致富增收,成了困扰公司村所有人的难题。

近年来,公司村借助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利契机,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滚雪球”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领村民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军地共建、多元发展的全民小康之路。

红色引领激发脱贫内动力

公司村党支部书记苗臣2018年上任时,村里的情况称得上“内忧外患”:集体经济“空壳”,还有70余万元外债未还清,重重困难给了新上任的“两委”班子迎面一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村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培养致富带头人,发挥党员带富能力,组织开办农机、农技培训班,增强村民干事创业本领。党支部对村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摸清家底、管好“三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因地制宜、挂图作战,确保产业项目落地收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牵头盘活集体资源,更新改造和规范使用行为,缩短承包地年限,鼓励一年一包,增加土地发包收入,增加持续性收入4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村的村民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厕所革命”中全村64户村民安装了水冲式厕所,人居、村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凭借着过硬的思想作风、踏实认真的优秀品质,公司村党支部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向全体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军地共建助力脱贫攻坚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集体经济清零递增成了公司村发展的首要目标。结合客观实际,公司村“两委”班子集思广益,看准了小尾寒羊的发展前景,决定通过养殖业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驻开发区武警部队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扶持公司村低保、五保、大病救助32户,兜底保障了相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为公司村购买了40只基础母羊,以扶贫项目形式帮扶公司村集体经济发展。

驻区武警部队的帮扶项目解决了公司村的资金难题。经过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内拿出3亩地建设羊舍,将所购买的小尾寒羊承包给有经验的农户进行养殖,每年年底承包户以购买羊只80%的比例上交给村委会50斤以上的健康羊羔作为村集体收入,其余增值的羊归承包户所有,由村民负责提供饲草料和人工。通过驻区武警部队结对共建投入“扶贫羊”,既填补了公司村无集体经济的空白,又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途径。原来的40只母羊在村集体和村民的精心管护下,如今已经“滚雪球”式发展到110只,村集体净收入达10万余元,带动全村养羊18户,羊存栏超过1000只。

“这些小羊羔像一团团雪球似的,为我们带来了一项财源滚滚的好产业,驻区武警部队今年计划再投5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村内70亩四荒地建设23个棚舍,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持续增强‘造血’功能,带动壮大集体经济,让我们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越走越远。”提起未来发展,苗臣十分有信心。

多元发展同心聚力奔小康

公司村过去一直以玉米种植为主,地力不足,村民大多“靠天吃饭”,收入微薄。自“三权分置”改革以来,公司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种植适合沙质土地生长的香瓜、花生、青贮等等,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公司香瓜”更受到了市民的喜爱,仅香瓜一项种植增收近1500元。同时,在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公司村连续三年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原本承包价为2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后价格达到了600元,村民通过到流转企业或村合作社打工,实现“家门口上岗”,获得土地、就业双份收入,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

今年,公司村村集体流转了50亩土地,准备用于红干椒种植。如今,充满生机的嫩绿辣椒苗已经栽植完毕,随之一起栽下的还有公司村火红日子的希望。(文: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