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书写绿色发展画卷

发布时间:2020-05-13 16:0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杨悦 侯显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苍莽原野绵延了千里,是科尔沁草原的历史画卷。茫茫沙海中千万亩草色染绿、逆境中点沙成“金”,是奈曼旗的传奇。

苍莽原野绵延了千里,是科尔沁草原的历史画卷。茫茫沙海中千万亩草色染绿、逆境中点沙成“金”,是奈曼旗的传奇。从山川到平原,从城市到乡村。绿色,孕育了生机和希望。

俯瞰奈曼旗全境,绿色正一点点占领这片8137.6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奈曼旗坚持生态立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绿色,也是奈曼旗发展的底色。

黄柳栽植现场

治沙,茫茫沙海披绿生金。

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漠腹地,教来河两岸和老哈河南岸流域范围内近200万亩沙土地,曾让奈曼饱受风沙之苦。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贫穷落后的经济形势,奈曼旗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向荒沙宣战,掀起了防沙治沙保卫家园的“大会战”。

奈曼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奈曼旗开始大规模治理沙漠化,先后建设了兴隆沼生态工程和“5820”生态建设工程。历经数年,奈曼旗成为科尔沁沙地实现良性逆转的典范。

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奈曼涌现了一大批“治沙标兵”,敢叫沙海变绿洲的女书记宝秀兰便是其中的一个。从1997年开始,宝秀兰自己出资带领村民治理沙漠,栽植了30多万株杨树、黄柳等树木。

“反正就这么个地方了,你必须得过日子。要是你在这想生存的话,得治沙,要不这沙子得治你们。”宝秀兰说。

群众正在栽黄柳

凭借着这份决心,宝秀兰带领牧民防沙治沙二十余年,使嘎查6.3万亩沙地的植被覆盖率上升到了50%以上,每年仅林业一项就为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宝秀兰本人也先后获得过“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等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

今天的奈曼,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林建设硕果丰。奈曼旗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造林补贴项目、森林植被恢复项目、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坚持规模治理,坚持乔灌草、造封飞、带网片相结合,全旗以林业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40年来,全旗共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50.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07.58万亩,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较好地构建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秋季栽植黄柳

万亩经济林促增收。奈曼旗兴隆庄村三七地果园位于奈曼旗城区6公里处,国道111线穿村而过。全村果树种植的历史已经近40年,80%以上的村民家中都有果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亩左右,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5亩。

“我们的果品有着稳定的销路。经济效益是普通种植大田作物的五到七倍。”兴隆庄村果农常国林说。近年来,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的种植,兴隆庄村产出的水果远近闻名。果树也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林果收入占村民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沙地新姿

如若在夏秋之际走进八仙筒镇代林筒村“双千亩果园”示范基地,入眼可见的必定是苗木葱郁、树壮果香。自2008年开始,代林筒村便开始大面积发展经济林,促农增收。在种植果树的基础上代林筒村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无籽西瓜、大豆、花生、甘薯、芥菜、红干椒、万寿菊等多种经济作物,仅果品一项每亩效益达到2800元以上。“双千亩果园”还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顺利申办了“代林•红果”的绿色果品商标和“代林”总商标,林下作物小麦、小米、芥菜、大葱等也依托果品的绿色种植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农产品。奈曼旗坚持治沙与致富同行,探索和发展沙地经济,先后在沙地上发展了沙地西瓜、红干椒、食用菌、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目前,奈曼旗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3万亩,盛果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值上亿元。

沙漠里的森林公园——兴隆沼

如今,奈曼旗的茫茫沙海已被片片绿洲所取代,全旗植被覆盖率从16%增长到30.81%,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如今,奈曼旗绿色生态更加凸显,成功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宜居示范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县城等称号。未来的奈曼,将继续厚植生态优势,彰显绿色品质。

(文:杨悦 侯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