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花开的时节:奈曼旗企业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见闻

发布时间:2020-05-09 15:15:0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杨朝东 邵南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企业车间,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聆听企业经营者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新举措,聆听刚刚脱贫的农牧民细算以后的产业增收账。

车间里,人机协作,开足马力生产;小院里,牛叫羊欢,跋涉脱贫路上。

临近五月,万物吐绿,百花怒放,奈曼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山花烂漫的时节,记者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企业车间,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聆听企业经营者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新举措,聆听刚刚脱贫的农牧民细算以后的产业增收账。

人员忙起来,企业转起来。奈曼旗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紧时机,不负韶华,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奋斗姿态。

没有办公室的项目经理

记者来到位于奈曼旗工业园区内蒙古玻丝特制造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立超远远地迎了上来。一见面,他就十分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我们厂子的办公室都还没建成。我们把资金都放在厂房建设与设备购置上了。我们的想法是先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办公室等建设就一再往后推了。”

在公司厂区,记者看到大门还没有抹上水泥,企业主厂房四周的设施还处在建设之中,但是车间内机器却响地很欢。王立超很不好意思地领着记者寻找能够坐下来采访的地点。先是去了企业餐厅,发现餐厅的厨师正在为工人们准备饭菜,不方便坐在那里,随后“钻进”企业的小卖部,王立超在小卖部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该公司生产原料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小的玻璃球。经过高温加热融化,变戏法似的变成了细丝,柔软得如细线一样缠绕在轴上,形成一个个线团,这线团又成为纱,又成为玻璃布……

王立超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最严重的时候,工人都进不了厂子。企业70%的工人是当地的农民。疫情期间封村,村民出不了村,来不了厂子,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那段时间,企业全指望着留守的十几个工人支撑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3月份取消人员流动限制为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工人陆续回归岗位,企业逐渐恢复正常运转。”

说起玻纤产业园区来,奈曼旗工业和信息化局冯明磊信心满满。他说:“我们把握时机,将这片土地规划为玻璃纤维产业制造基地,推动玻纤及复合材料项目加速落地,打造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已有11家玻璃纤维企业在园区开工建设,这些企业建成后,形成了相互间的上下游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高附加值。”

记者还看到,在玻丝特制造有限公司的不远处,另外一家玻璃纤维生产企业正在建设之中,该企业的老总亲自上阵监督建设,脸上洋溢着一脸的自信。在脚下的这片金沙之地,小玻璃球逐渐滚动成大产业,奈曼正在实现着玻璃纤维工业价值链“攀升”的新目标。

水泥厂像个大果园

走进奈曼旗宏基水泥有限公司的大门,迎面就见一片很大面积的沙果树林,沙果树开花了,粉红与白色相间,蝴蝶蜜蜂飞舞。这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水泥厂?

迎接记者的是一位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做秦帅,长得也很帅气,高高的个头,浓眉大眼,举止稳重。他对我们说:“我们把水泥厂区建设得像一个大果园,让绿色和果香充满整个厂区。改变人们对水泥厂风起尘舞的固有印象。你看,这些新栽的沙果树,到今天夏天就可以结果了,到时候就可以吃上香甜的沙果啦!”

秦帅指着果树边上的三个高炉,对记者说:“这个三个项目就是我们公司的全部‘家当’,左边的是公司传统的水泥回转窑,生产的425号、325号水泥,销售半径在300公里左右。”在一处正在施工的现场,秦帅介绍说,“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固废回收项目,很快,我们就能将包括医疗垃圾在内的工业废物统统焚烧处理,然后变成水泥啦!”

接着,我们来到了公司的北侧第三个项目区,只见工人们正在一条粗大的褐色圆筒上安装施工。秦帅指着这个大圆筒自豪地说:“这就是白灰生产的主要设备。白灰就是活性氧化钙,市场行情特别好。我们果断抓住市场,适时上马这个项目,企业产品市场份额更大了。”

全封闭的水泥生产车间,见不到一丝灰尘。置身果树林之中,似乎能闻到沙果树飘来的花香。走在水泥厂的街道上,工人们衣着整洁,三三两两去食堂吃饭。秦帅说:“我们这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民,大约有200多人,是吸纳人员就业的基地。我们公司未来还要新上一个大项目——微晶石项目,就是人造大理石板。我们的原材料基地就在奈曼旗青龙山镇,离园区不远,我们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我们相信企业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

小院里牛羊满圈笑声不断

在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查干淖尔嘎查,我们见到了这位刚刚脱贫不到一年的德木其格。走进他家,偌大的院子,宽敞的大瓦房,一侧是仓房,后面是政府投入建设的高标准牛舍,院子里还停放着一辆半新的拖拉机。

院子的东边,是柳条编成的牛圈,牛圈里有两头皮毛发亮的大牛和两头活泼的小牛犊。“这是用扶贫资金购买的两头基础母牛,买的时候带着一头小牛犊。喂养一段时间后,另外一头‘揣犊’的母牛也下了一头小牛。嘿嘿嘿嘿……”说到这里,德木其格幸福地笑了起来,格外的开心。

查干淖尔,汉语的意思为白色的湖泊。四月里的查干淖尔嘎查安静而祥和。德木其格家在嘎查的最西侧,院子后面是一片疙瘩柳,经受住了去冬今春严寒的考验,开始吐露新芽。德木其格是去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刚刚脱贫的他,产业发展怎么样?是不是还有返贫的危险?他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德木其格家,与他细算今后的增收账、发展账、幸福的账。

德木其格的小院子里,牛欢羊叫,好不热闹。刚刚脱贫的德木其格准备大干一场,去年冬天他贷款4万元,购入30只黑头杜泊品牌肉羊,如今产下了30只羊羔。预计到今年年底,能增加羊羔至100只左右。按每只羊羔价格700元计算,他家可以收入7万元左右。贷款是贴息的,还款的压力也不大,今年还上贷款以后,剩下的大羊就是净剩的了。明年母羊再产羊羔,这样一来,全家人的收入就会逐年增加。

德木其格又计算了一下养殖黄牛的收入。“去年我0.9万元卖了一头牛犊,今年还要卖两头牛犊,收入能达到1.8万元……我媳妇的病也好了,这高标准的牛舍还是政府给我建的,牛也上了保险,我们家把贫困的帽子丢的愈来愈远啦!”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今年48岁的宝巴图听说记者来了,赶紧从劳作的地里回来。他满身的泥土,一脸憨厚,黝黑的面庞,瘦瘦的身材,当遇到不知道怎么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他就嘿嘿一笑。生活压力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没有让他变得麻木,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说有笑的。

回首过去,他曾经借高利贷3万元,先后为女儿做了两次大手术,终于把女儿的病治好了。然而,那3万元高利贷,他用了6年时间才还清。村干部了解到他给孩子治病导致生活困难,就帮助他申请享受低保补助。等到欠款还清,宝巴图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村干部看他还是比较困难,没有同意。因为他家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房子太破旧,下一步需要盖新房,最起码还需要5至6万元。

新房子盖起来了,宝巴图辛苦劳作、攒钱,没有一丝的松懈。几年后所有花费又再一次还清了。宝巴图再一次找到村干部,主动要求退出低保。2020年1月份,宝巴图正式退出了低保,靠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如今,宝巴图家有7头牛,30多只羊,院子里一长溜的牛舍、羊舍,棚子里储备了满满的牛羊饲料。小四轮拖拉机、三轮电动车在院子中停放,时刻听从着主人的召唤。

一度他女儿生病做手术,高筑的债台并没有打垮这位憨厚的蒙古汉子。他享受低保近20年,从始至终并没有忘记党的恩情,一旦生活好转了,他立刻想到退出低保。他反复用不流利的汉语说:“我非常有幸地享受到了国家低保政策的资助,帮我一次又一次渡过了难关,现在‘饥荒’还清了,我就该退出了。”说完,他憨厚地笑了,眸子里闪烁的目光清澈而又明亮。

(文:杨朝东 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