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曲长调悠扬,竟出自一位汉族歌者

发布时间:2020-05-06 17:59:15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乌吉斯古楞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作为草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长调跨越了民族和语言,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的共同财富。王永国就是一位汉族的长调爱好者。

中国网5月6日讯(记者 乌吉斯古楞) 浩瀚沙漠、辽阔草原、静静流淌的小河、悠扬动听的长调……共同构成一幅草原上的生活图景。作为草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长调跨越了民族和语言,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的共同财富。王永国就是一位汉族的长调爱好者,他学说蒙古语、学唱长调,致力于为发展“蒙古族长调”做出一份贡献。“蒙古族长调,是我一生的爱好。”王永国说。

“蒙古长调”歌者王永国

近日,中国网记者专访了这位“蒙古族长调”歌者王永国。今年64岁的王永国出生在甘肃省民勤县东湖镇维洁村,1961年来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罕乌拉苏木乌西日格嘎查定居生活,退休后开始系统学习“蒙古族长调”。“阿拉善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阿拉善养育了我。我从小生活在牧区,特别向往蒙古族文化,尤其是蒙古族长调。”王永国说,“蒙古族长调”演唱者也是他最喜欢、最引以为傲的身份。

“我最喜欢唱颤音多的长调歌曲,闭上眼睛听嗓音渐渐发出绵长的声音,这是一种享受,太神奇了!”王永国说。刚开始学习长调时,他主要听别人唱的长调歌曲然后模仿。听说当地有长调民歌培训班的消息,他也立刻报名参加了。

2015年6月,王永国师从国家二级演员、阿拉善盟民族歌舞团青年长调歌手斯琴格日勒,系统学习阿拉善长调民歌。为了能准确唱出蒙古语的长调歌词,不会说蒙古语的王永国想了各种学习的办法。凭借自己资深语文老师的经验,他很快悟出蒙古语和汉语之间的音节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基本掌握了歌词和韵律。刻苦的摸索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们耐心细心的教导和鼓励,王永国慢慢地学会了唱法,一开口就可以唱几句。“教学过程中能看出他是从内心深处热爱蒙古族长调的,非常用心用功。”老师斯琴格日勒点评说。

除了语言和技法,要唱好长调,更重要的或许是情感上的共鸣。在牧区生活了多年,王永国特别理解草原人民蕴含在长调民歌中的内心情感。上世纪80年代,王永国家的一百多头骆驼突然病死,仅剩二十多头。“回想起当年的那场不幸,心里总是很难过,骆驼是特别灵性、温顺、可爱的动物。”时隔多年,学会长调的王永国特别喜欢唱《孤独的白驼羔》这首歌,因为这首歌能让他回想起童年经历过的牧区生活。

学习“蒙古族长调”四年多来,王永国已经学会内蒙古各地的二三十首长调民歌,还发布了两张蒙古语长调民歌网络专辑。疫情期间,王永国也没有松懈,学会了科尔沁民歌《诺恩吉雅》和蒙汉双语长调民歌《赞歌》,颇有收获,自信满满。“有生之年我只想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好蒙古族长调,为阿拉善歌唱,为阿拉善父老乡亲们唱长调。”王永国说。


王永国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歌者王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