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植入“智慧大脑”

发布时间:2020-04-17 14:05:0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长青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有限公司借助“生态大数据平台”,精准指导哪里保护、哪里修复、哪里利用……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装上“智慧大脑”。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是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农牧业的主要灌溉水源及我区沿河各市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主要来源。通过数据可以精准监控农业产业的种植面、监管工业产业的污染、监测流域实时生态、水环境情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内蒙古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大数据公司”)借助“生态大数据平台”,依托多年积累的海量“水、土、气、植、动、微”监测数据与智能化技术,借助高分卫星“天眼”、物联网“地演”、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指导哪里保护、哪里修复、哪里利用……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装上“智慧大脑”。

  用数据体系做系统体检,缺、补、治、用可视化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河长830公里,流经全区6个盟市,流域生态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要合理统筹保护和发展问题,就需要系统、全面、准确了解流域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数据信息,包括这些数据的历史演变情况,从而找到符合生态规律的保护及修复措施,构建黄河流域生命共同体。

  蒙草大数据公司利用大数据、遥感、无人机、物联网技术,配合网格化人工采集、检化验的方法,构建起“天地空人网”五维一体的数据资源。追溯20年间的历史变化,更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黄河流域生态演变规律,缺什么、补多少、治哪里、咋利用,都要通过数据提供科学的系统性支撑。

  通过物联网监测,合理“治沙”科学“理水”

  “治沙”和“理水”是黄河流域内蒙古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生态问题。为实现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蒙草大数据公司布设了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黄河流域的输沙量、水质、水量等数据情况。

  按照流域特征,蒙草大数据统筹山(地形地貌等数据)、水(断面水质、流量、径流量、黄河沿岸用水量等数据)、林(郁闭度等数据)、田(“水肥药膜”等数据)、湖(沿岸湖泊分布、储水量等数据)、草(植被盖度、产量等数据)、沙(沙漠沙地分布、扩散等数据)、矿(矿厂分布、排污等数据)、气象、土壤(类型、侵蚀等)、生物资源等生态本底数据,建立起一整套生态指标体系,形成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一张图”,通过数据解码黄河流程的生态内容。

  精准生态修复,让沿黄流域治理分层次、有重点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修复过程中,不能大干、快干、一起抓,需要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

  在此过程中,蒙草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就能自动判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还可以在任意一点或任意区域生成标准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此外,通过生态监测数据的对比,可在任意验收阶段生成修复评价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撑。

  生态补偿示范先行,衔接上下游、算好生态账

  2019年,甘南州政府与内蒙古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智慧甘南生态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统筹黄河上游智慧化监管,为甘南州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示范提供数据评价依据,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发布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市)名单,甘肃甘南州多个县域被推荐成为先行示范县,蒙草大数据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为当地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据蒙草集团执行总裁、大数据公司负责人高俊刚介绍,公司目前已为多个地区建立应用指挥大数据平台,如包头市赛罕塔拉生态园防火大数据、乌拉盖肉牛产业大数据、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五原县农业大数据、矿山大数据、野生动物管理大数据等,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多个不同生态类型,还可分析、构建该地区的生态指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自治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地区、重要经济带和经济主要增长极,也是人口主要集聚区、特色农业的种植区和工业的重点承载区,是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运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建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大数据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彻底摸清黄河流域生态本底,完善从“监测——保护——修复——评价——补偿——发展”的完整生态数据管理,有利于建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格局。(文: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