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观察与镜鉴 | 闪耀在一带一路上的“浪漫之城”

发布时间:2020-04-16 18:05:00丨来源:参考消息丨作者:殷耀 于嘉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满洲里在一些领域按下“暂停键”,如今正逐步恢复“元气”。当地居民和长居满洲里的俄罗斯人普遍表示,他们相信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指日可待。

汽笛轰鸣,车轮滚滚。一列列从中国多地驶来的“钢铁驼队”在满洲里口岸“歇脚”后,将踏上远赴欧洲的上万公里旅程。

这些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发展新机遇,也让作为交通枢纽的满洲里闪耀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满洲里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及中国东北铁路网,货物运输向西可达欧洲,向东通过港口可抵达日本、韩国等,交通十分便捷,如今已成为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节点。

4月10日,满洲里口岸工作人员穿着隔离服执勤(摄影:邹俭朴)

充满浓郁俄式风情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可谓“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

在满洲里街头,可见路边俄式建筑林立,商店招牌印有中、俄、蒙三种文字,身边不时走过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朋友。人行道旁的建筑群,既有一幢幢造型美观的高大楼房,也有俄罗斯式木刻楞房和石屋。木板被鲜艳的油漆粉刷一新,优雅大方,充满童趣;石头建筑则做工精细,庄重气派。

哥特式建筑外观的满洲里书城周边,汇聚了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位重要作家的雕塑。托尔斯泰雕塑,挺胸昂首,前额突出,双目凹陷,气宇非凡,似在苦闷沉思;柴可夫斯基雕塑,嘴唇微张,似乎凝固了他创作瞬间的神情;莱蒙托夫的雕塑,眉毛微扬,仿佛正激情满怀地朗诵自己的诗篇……

城市西北部的套娃广场,则把人们带到一个唯美的童话世界。既有堪称世界最大的套娃主题建筑,还有200个描绘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国家形象的小套娃,以及30个表达友谊、关爱和祝愿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

4月13日,在满洲里铁路车站集装箱场,吊车装运集装箱(摄影:于嘉)

广场以西200米处,蔚蓝色的欧式建筑是俄罗斯艺术博物馆,馆内不同年代的俄罗斯油画、雕塑、水晶制品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来到城市东部的小山丘上,会看到俄罗斯婚礼宫。当地人更愿意亲切地称之为“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颇有中西风情交融的印迹。在这里,整个城市一览无余,特别是在傍晚,看着夕阳下温润而安宁的满洲里,别具风情,格外浪漫。

满洲里市区向西8公里处,就是中俄两国铁路连接点。这里伫立着青灰色花岗石的“门”字形建筑,是满洲里第五代国门,由此出去,就是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

因满洲里先有铁路后有城,火车头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火车头广场位于国门旁,广场上停放着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车头。

国门景区附近有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很多俄罗斯客商在这里做买卖。疫情发生以前,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提着大包小包的俄罗斯人来到互贸区,开始销售特产。

随着中俄民间交流的深入,一些满洲里居民从俄罗斯饮食文化中吸收营养。大街小巷有很多俄式西餐厅,其装饰也颇具俄罗斯风情。店家的大喇叭放的都是俄语叫卖声。俄罗斯人带着啤酒、红肠、面包和酸黄瓜到野外唱歌跳舞的娱乐方式,也为满洲里居民所接受,现在啤酒、红肠、俄式面包等食品已成为满洲里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14日,行人在满洲里街头行走(摄影:连振)

见证重大历史事件

铁路书写着满洲里的沧海桑田。20世纪初,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清铁路(后称中东铁路,即今滨洲铁路)建成并在满洲里建了车站。

从那时起,中国机车使用的铁路窄轨和俄罗斯机车专用的宽轨,将满洲里与毗邻的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连在一起,使满洲里成为第一欧亚大陆桥的枢纽。

看似边远的满洲里,亲眼见证了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一大批知识分子为探索民族解放之路,克服重重困难,途经满洲里,赴苏俄考察,了解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为支持中国革命,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大批代表和军事顾问,其中大多数人也从满洲里进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秘密交通线,其中一条就是从上海乘轮船到大连,然后乘火车到哈尔滨,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去苏联的线路。

经哈尔滨和满洲里通往苏联的线路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当时,满洲里国际秘密交通站地处中苏交界,因而成为这条红色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满洲里境内的二卡国家湿地公园,与俄罗斯隔湖相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国际秘密交通线和交通站中,二卡水上秘密交通线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满洲里在一些领域按下“暂停键”,如今正逐步恢复“元气”。当地居民和长居满洲里的俄罗斯人普遍表示,他们相信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