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平措:一位爱国护教的好僧人

发布时间:2020-04-13 14: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曲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作为一名藏族政协委员,他爱国护教、兢兢业业,能够及时反映农牧民群众诉求和盼望、及时传达党的好政策,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藏族政协委员,他爱国护教、兢兢业业,能够及时反映农牧民群众诉求和盼望、及时传达党的好政策,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扎西平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坚耶寺僧人,曾担任坚耶寺民管会主任、琼结县人大代表,也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人。2008年至今,他连续三届当选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

扎西平措近照

  琼结县加麻乡海拔约4200米,气候严寒。1985年,扎西平措在家乡加麻乡金珠村坚耶寺入寺为僧。寺庙的僧人僧舍、佛事场所条件极其艰苦,为此,扎西平措于1999年至2011年担任坚耶寺民管会负责人期间,从自己化缘得来的钱款中拿出一万余元,为坚耶寺每一位僧人购买袈裟和毛毯。

扎西平措正在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

  扎西平措深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担任坚耶寺民管会主任期间,他时刻关心全寺僧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僧人遵规守法、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向僧众讲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理、宣传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引导僧人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019年,在西藏开展的“四讲四爱”活动中,扎西平措结合自己对藏传佛教教义的理解,把“四讲四爱”与讲经相互融合,在寺庙僧人及周围群众当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力。

  除了关心僧众,扎西平措还心系家乡,致力于为家乡群众排忧解难。自1985年入寺为僧以来,扎西平措省吃俭用为村里大学生捐钱,拿出一万元解决寺庙燃灯室的火灾隐患;有村民不慎落水,他拿出2500元为其解决燃眉之急……扎西平措自己过着极为节俭的生活,把积攒下来的钱捐给困难群众,常怀一颗慈悲心,把农牧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中。在他的感召下,全寺僧人也多次为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扎西平措用藏历算书查看春耕仪式日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扎西平措积极应对,及时向僧众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自掏腰包为疫区捐款3500元,还为当地8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藏药、白糖、酥油、香皂等生活必需品。为积极响应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扎西平措第一时间响应关停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宗教活动的号召,引导信教群众不聚集、不串门、勤洗手、戴口罩,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除了身为僧人,他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扎西平措努力把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发挥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十多年来,扎西平措在文化保护单位维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向上级提出建议,在西藏自治区“两会”期间积极发言,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2007年,扎西平措提交的《关于实施惠民项目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提案》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两会”优秀提案。2017年,他的《关于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破坏区农作物及兑现补偿资金的提案》,受到上级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将此提案列入到西藏自治区《补偿办法》中,加以修改并解决。

准备到拉萨参加“两会”的扎西平措

  在西藏琼结县加麻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百”和“甲江”,其发源地金珠村正是扎西平措的老家。深爱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扎西平措在“百”和“甲江”申报县级“非遗”项目及其抢救中,发挥了不遗余力的作用,早在2005年便召集能传唱“百”和“甲江”的老人,进行录音、记录工作,也号召当地年轻人积极学习、传承。扎西平措还自掏腰包2000元,作为传唱和学唱者的误工费。后来,在金珠村“两委”班子的支持、配合下,该村形成了“百”和“甲江”民间文化保护小组,实现了后继有人。2005年以来,扎西平措还为金珠村“谐钦”培训捐款6500余元,用于支持家乡“谐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扎西平措用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家乡群众排忧解难,不遗余力地保护家乡民间文化,点点滴滴都看在人们眼中、记在人们心头。多年来,扎西平措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等各级党委政府颁发的“优秀僧尼”“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先进政协委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图/文: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