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治安镇向南走6公里,就到了苏都嘎查。“快进屋,进屋坐!”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老汉热情地用蒙古语打着招呼。
他是2018年就脱了贫的满都根,和老伴儿一样都已是古稀之年。早些年,满都根患了脑溢血住院,生活的压力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每况愈下。“老姑娘总来,想帮我们干活,我俩能走动就自己干呗!”老伴儿梁小说。这些年来,老两口用扶贫资金买的一头牛也已经发展到了6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据嘎查第一书记白其达拉图介绍,以前由于过度放牧,曾经水草丰美的苏都一度沙丘连绵、黄沙肆虐,生态环境恶劣,村民们耕地少、产粮效益低,2016年以前,苏都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这个村的“贫困帽”一直无法摘掉。如今通过发展养殖,全村养殖业比例占70%,2019年底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同时全村基础设施也获得整体改造,村民住进了大瓦房,走上了水泥路。生活好了,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其达拉图话音还没落,另一边村主任哈日巴拉已迫不及待地要展示村里最有特点的“小作坊”了。他说,“小作坊”已经成了全村产业“大支柱”,未来将带动全村人增收。
据了解,2019年,奈曼旗委组织部投入了15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帮助苏都嘎查发展养殖业。嘎查两委班子通过研究决定,用15万元购买了9头牛与村里发展养殖、制作奶制品的“小作坊”进行合作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第一年村里就获得了3万元的分红。
“这一锅牛奶能产20多块奶豆腐,一会儿的功夫就全能卖出去。”村民宝小和丈夫经营着这个“小作坊”,平时宝小负责制作,丈夫布仁图吉苏则通过自媒体直播平台进行销售,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11万元。
哈日巴拉说:“我们全村正在打算实行集中供养,走合作社带动发展养殖业和奶制品加工业,村民通过集中供养增收的同时,实现就近务工,以此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直以来,苏都嘎查的蒙古族特色手工刺绣远近闻名,手工刺绣让村里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做这一双蒙古族靴子要9天左右的时间,发到朋友圈就有上门买的,一双靴子能卖1300元呢!”66岁的包银花年轻的时候就和母亲学会了蒙古族手工刺绣活,如今人们对民族手工艺的喜爱和热情日益高涨,带动了包银花的增收,去年一年仅这一项就收入了2万多元。哈日巴拉表示,今年村里还将成立蒙古族刺绣合作社,带动会手艺的村民增收的同时,更重要的使命是把蒙古族手工刺绣传承下去。
苏都的过去与现在,忠实记录着几辈人的生活变迁,激发着新时代新的活力,也见证着脱贫攻坚以来生活的巨变。如今,一个个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正逐步落地生根,对于苏都的明天,村民们正卯足劲、大步向前奔小康,他们信心满满……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