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各地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班车逐步地恢复运营,方便了复工人们的出行。在过去,草原除了以上的交通工具,还有另一种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勒勒车。蒙古族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勒勒车是他们频繁搬迁时的重要交通工具。
勒勒车是草原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产生的智慧结晶,据说,几千年前,最初是由阿尔泰山北麓的斯基泰人发明并使用勒勒车,到成吉思汗那个年代时,勒勒车在蒙古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战争时,勒勒车则常常被作为战车,用作驮运军队辎重;平时,勒勒车则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用它拉水、运输货物、迁居。
在蒙古语中勒勒车叫“特尔格”,草原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对勒勒车的命名有所不同,如“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对勒勒车的记载:“除了四轮车子外,他们还有一种两轮的优质车子,也同样用黑毡子盖着,并且制作的也十分精巧”,勒勒车的特点是车轮高大,轮子的直径将近1.4米左右,相当或超过了当地牛的高度,因此即使在下雨天,坐在车里的人也不会感到潮湿,而且相比于四轮车,两轮的勒勒车更适合在山路、沙漠、沼泽和雪地上行走,适应于草原独特的地理环境。
根据用途对其还有不同的命名,如拉水的车可以称为水车,放秸秆及牛粪这些燃料的车称为柴薪车,装食物及衣物的车称为箱子车,有车棚的车称为称为篷车,在迁徙时,老人和小孩就可以到篷车内休息,还有几辆车是拉蒙古包的的,最后还要留几辆空闲的勒勒车以备不时之需。一个家族有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勒勒车,因此碰到蒙古族在迁徙时,总可以看见庞大数量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前行,十分壮观,故有“草原列车”之称。
由于蒙古族搬迁频繁,一般到了新家后,生活物资从来不卸下来,柴薪车、箱子车直接当做各自物品的库房,这些不用做出行的勒勒车,还可以将车轮连接摆放,作为栅栏,美观实用。其他备用的勒勒车,则在出行、婚丧喜宴中得到使用,勒勒车对游牧民族的文化及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他们来说,勒勒车既是车又是家,在生活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它的参与,勒勒车装载着牧民的希望,是牧民的福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勒勒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想要一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只能去游牧文化保存好的地方。锡林郭勒草原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游牧文化与民族风俗,近几年更是打造了极具地方特色、蒙元文化的精品草原旅游景区,在景区就能够亲身感受乘坐勒勒车在草原游荡的远古感觉。
(来源:哈布其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