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开发区:疫情中的留观区也温情

发布时间:2020-02-01 23:15:2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佳禾 佳华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为了使留观人员安心、安全隔离,开发区实施多项温情服务措施,给疫情防控上了一道“保险绳”,也彰显了开发区温度。

自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出现该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以来,当地及时跟进防控措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对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8名人员进行了统一留观。为了使留观人员安心、安全隔离,开发区实施多项温情服务措施,给疫情防控上了一道“保险绳”,也彰显了开发区温度。

“年味”十足,不缺“温情”

前几日,8名留观人员在辽河卫生院集中留观,为了使他们在留观期间身心愉快,1月28日晚,在通辽市疾控中心、通辽市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的协助下,开发区将这8名人员统一安置到了指定地点。

但留观不是隔绝,防控疫情不是隔断真情。与想象中冰冷的“留观”二字不同,在开发区指定留观区,大红灯笼高高挂、喜气窗花窗上贴、独立生活洗漱空间等等一一具备。目前,8名密切接触者身体状况良好,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定时定点为他们测量体温、血压等,并依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制定营养餐。这些让留观人员在感受到年味的同时,更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心理援助工作组开出“心理防疫处方”

疫情防控心不慌,心理干预是这场硬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集中留观区的留观人员和医护人员。因留观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帮助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为此,开发区整合了通辽市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力量,组建了拥有10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和20名心理志愿者的心理援助工作组,通过测定评估对留观人员进行“把脉问诊”,进而“对症下药”引导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在这份浓浓的仁心和专业的职业素养的“浇灌”下,托起了留观人员新的希望。
“留观人员相继出现了紧张、焦虑的情绪情况,并引起了躯体的一些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优中选优,找了有工作经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国家二级咨询师,及时组建了团队,现在我们全天候地开展跟踪服务。”通辽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佟惠萱说。

“针对已经被隔离的人群,专家团队用倾听、供求的状态去陪伴他们,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平缓度过这个阶段。针对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要给予他们能量,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去帮助别人。针对在家隔离人员,把为什么限制说明白。我们希望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所有人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积极地去面对现状。”心理援助工作组组员韩子杨说。

疫病面前冲锋在前逆行而上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全国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冲锋在前。在开发区,同样有这样向“战”而行的医护人员。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辽河镇卫生院的30名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日夜奋战,换地不换人,人人冲一线,只为让更多人健康安全。

每天,全体医护人员都要进行相关疫情防治的培训,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戴口罩、戴护目镜、穿防化服、穿鞋套、戴面屏、戴手套……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风险。做好这一步不但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更是对病人和社会负责。

“医护人员对留观人员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和血压,观测他们是否有咳嗽、发烧、打喷嚏等前期症状。8名留观人员现在没有任何异常,体温正常,情绪也很好。我们辽河镇卫生院30名医护人员全体备战,从初二到现在一直没有回家。”辽河镇卫生院院长郭丽君说。

送餐、测温、消毒、记录......一天的工作结束了,这些只是白衣天使们面对疫情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

一线民警守一线平安

为确保留观区绝对安全,通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科学调配警力,选派滨河派出所两名民警到留观区坚持值守,采取昼夜轮班值勤制度,及时协调与出入人员、周边商户和居民的关系、对留观人员进行维护和后勤保障。

滨河派出所民警吴迪和张泽走进留观区的那一瞬间就进入了“角色”。因为要执行任务,也是离危险最近的地方,所以他们不能回家,不能与亲人相聚,只能通过电话廖寄思念。“怕吗?”“不怕,职责所在。”两位民警微笑着,给我们留下了两道坚挺的背影。

人隔离了,心却更贴近了。从党工委、管委会,再到医生、民警,一句“有什么需要”融化了所有因为疫情筑起的心墙。

(文:佳禾 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