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让贫困地区群众喝上“幸福水”

发布时间:2020-01-22 18:45:00丨来源:甘肃日报丨作者:杨唯伟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2019年,甘肃各地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行动,聚焦重点难点,紧盯问题漏洞,精准发力,扎实行动,全力以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甘肃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人口分布广泛、类型复杂,点多、面广、量大,制约着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之一,是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问题。2019年,甘肃各地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行动,聚焦重点难点,紧盯问题漏洞,精准发力,扎实行动,全力以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临夏县、东乡县、秦安县和陇西县,实地探访冬季农村群众饮水现状,探寻各地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中的亮点。请大家一起关注农村饮水“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东乡:实施管道改造 破解饮水难题

“我们这里海拔高,自来水通了好几年,可一到冬天,水管受冻就没水喝。”2019年12月末,站在东乡县龙泉镇荒山村卧乱社的海拔约2300米的山头,村民马宝山看着片片降落的雪花回忆着。

也就在去年,这种情况改变了。“县里重新埋了水管,还让我们老百姓监督工程质量,拿着2米的木棍测量埋深,深度不够随时反映情况。”马宝山说,“确实有效果,如今天气这么冷,水都通到家里了!”

马宝山家的变化,是东乡县去年着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清零行动所取得成果的缩影。去年,东乡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积极衔接,整合投资2.669亿元,开展清零行动。

为了让投入的大笔资金全面发挥作用,东乡县科学统筹规划、争取项目支撑、强化监督检查、狠抓施工质量、全面巩固提升,确保清零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东乡县海拔高,山大沟深,饮水管线长,群众居住分散,一直以来,工程管线输水压力大、供水末端吃不上水等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彻底摸清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症结问题,临夏州与东乡县组建调查工作小组,在全县24个乡镇开展饮水安全现状摸排调查工作,以入户设施、村级管网、支干管、供水主管为倒序的方式推进,逐一详查未通水原因,摸清“末梢神经”问题。

同时,甘肃省水利厅派驻专门指导小组给予技术指导。2019年4月甘肃省水利厅派驻常驻指导组入驻东乡,8月又从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抽调30人进行指导。

在施工中,当地成立督查组全程跟踪督导,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严查工程施工环节、施工程序、材料质量等。同时,聘请第三方质量监督单位,对所有工程质量环节全程进行质量检测。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前移关口,对职能部门履行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资金管理、项目程序的监管责任情况进行一线督查,实现对监督的再监督。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与群众监督作用,甘肃省水利厅通过发通报与主要领导约谈机制等,随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各乡镇、村组建了由包村人员、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村级质量监督小组,人手一根2米长的标杆,随时测量深度,用“小木棍”撬动“大监督”。

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带来的效果,在施工中得到有效体现——28座不合格阀门井、1座200立方米蓄水池责令拆除重建,140多处50多公里挖深及夯填压实不够的管道责令全部返工和重新夯填。

东乡县高度重视供水管理运行,按照“全县一张图,供水一家管,城乡一个价,管理信息化”的思路,构建了县有管理中心、片有管理站、乡有管理所、村有水管员的四级管理模式。同时筹措资金36万元购买农村供水管网第三方保险,设立100万元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提高了抢修效率和养护能力。

多方助力,农村饮水清零行动成效显著。2019年,东乡县因冻胀和老化受损管道2069.32公里经过重新铺设和改造,占到全省管道改造的约三分之一,使得8.48万人供水不稳定、1.77万人自来水未入户的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临夏:建设惠民工程 呵护村民健康

“1995年大旱,为抢泉水打架;1999年家家户户有了水窖,有水喝了;2004年我们用上了自来水;2019年政府实施巩固提升工程,都是为了咱老百姓的一口水。”在临夏县民主乡五星村64岁的村民马秉龙记忆里,喝水的变化相当大。

临夏县在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前,北塬片群众只能饮用储存起来的窖水,西南片属梁峁山阴区和干旱丘陵区,群众主要依靠雨水、井水、地表泉水作为饮用水源。饮水情况的严峻,严重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此,当地通过统筹整合、金融贷款、县级自筹等方式,先后投资2.36亿元,实施北塬片、西南片、西北片、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彻底解决了全县25个乡镇、218个村、近36万人和积石山县、和政县4个乡镇部分村社4万多人及所养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

建设早、基础好,特别是建管分离运行模式,让临夏县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发挥很大优势。但随着发展,当地遇到饮水新问题。“大伙儿最怕下暴雨,水管破了,经常吃不上水。”马秉龙说。

据了解,2004年建成的南区农村供水工程因设计标准低、管径小、承压等级小、建成年代久等原因,经常出现管道破裂漏水、供水不足,导致供水范围内7个乡镇,尤其是路盘、黄泥湾、民主、尹集4个乡镇经常出现停水的现象,特别是夏季更为严重。

为了彻底解决片区群众饮水难题,从2018年开始,临夏县分两年实施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埋设长分别为40.7公里、6.9公里的路盘干管和尹集干管,在路盘乡修建1000立方米和300立方米的蓄水池2座、尹集镇修建500立方米蓄水池1座……通过实施提升工程,安全供水极大提升。

“针对管径小的问题,我们埋设副管的管径从以前的160毫米升级为273毫米,管材也从PVC管升级到钢管、PE管。”临夏县水务局局长贾胜秀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中,临夏县没有废弃原南区农村供水工程的旧管网,充分将其与新工程管网联通起来,做到了双系统运行,使管网运行更加稳定,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主管出了问题维修时,副管还可以继续供水。如果遇到非常情况,调蓄水池还可以发挥作用。就拿民主乡来说,新修的3个调蓄水池的水可以供群众使用三到七天用水。”贾胜秀说。

经过两年建设,临夏县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有效解决了7个乡镇11.3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政府一直都为咱考虑呢,这下好了,以后不愁水管破裂就没水喝了。”马秉龙笑着说。

秦安:建设信息平台 用心服务农户

“自从2019年换了新水表,水费就可以在网上缴了,很方便!”隆冬时节,走进秦安县叶堡镇牌楼村一组村民何建平的家,他迫不及待向记者展示,“不仅可以缴水费,通过手机还能随时接收到停水通知,以便家里提早做准备。”

何建平所说的新水表,指的是物联网水表,2019年以来,秦安县试点引进物联网智能水表,在21个村引进物联网智能水表7084只,村民通过微信等终端就能缴费。

收缴水费方式的小小改变,背后是秦安县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不断探索。

据了解,2019年秦安县完成冬季冻管改造工程211.6公里,安装水窖水水质净化设备111户,整自然村组自来水入户安装38个自然村组3177户零散户。

为了推动供水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当地结合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起集全县饮用水自动控制、在线监测、水费管理、投诉监督等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着力实现视频监控、统一调动管理。

信息化管理供水,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带着满满的好奇,记者走进秦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全县各供水工程概况、供水全过程的实时状况、收缴收费的状况等,一览无余。

“信息化平台对全县水源地、水厂、高位水池、调蓄池及村级供水管道的供水全过程,进行视频与运行工况远程监控,饮水设施故障及管道漏损、偷水、停水等问题能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县水务局局长陈元定介绍,信息化平台首先在有效保障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发挥出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监控指挥中心与各分管理站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指挥中心可以对各分管理站快速远程调度指挥,结合平台信息的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更高效的全区域统筹管理。

农村人居分散,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确保工程长久安全运行及日常维护,以水养水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记者看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对全县各区域水表安装与售水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并进行统一数据整合与集中统计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和管理全县水表安装状况和营收状况,逐步降低产销差,提高水费回收率。”陈元定说。

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就水费收缴一项,十分便利。

“我们水管所一共4个人,负责8个村3000多户村民水费的收缴、维修工作,以前光收水费就忙不过来。”叶堡供水管理所所长叶宝生说道,“2019年大家换了物联网水表,我们的工作重心就从水费收缴变成了日常维修,人手腾出来了,维修效率自然高了,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说到维修,据了解信息平台上将各工程维修保养、任务执行等日常生产工作进行管理与跟踪,对日常维护知识,制度档案,各级责任体系人员对信息统一管理,提高了全县饮水工程管理效率,提升了供水服务水平。

陇西:关注偏远村落 水润万家心田

“2019年9月以来,我们这里供水终于稳定了!一拧龙头就有水,家里的水龙头真正发挥作用了。”2019年12月末,陇西县文峰镇黄家门村阴湾社66岁的村民徐发祥高兴地向记者分享了家里的新变化。

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来之不易。黄家门村位于南部山区,因为地处偏僻,吃水一直是个难题。“山下有个大口井,我们去那里拉水,一次拉半吨,存起来吃半个月。”徐发祥说起以前吃水的日子。

直到2014年,陇西县与漳县共同建设漳陇饮水工程,黄家门村通上了自来水。虽说通上了水,可供水的不稳定,没有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善。

“不知道啥时候有水喝,运气好的时候拧开水龙头有水,我们就赶紧把家里的盆子、桶子都盛满水。”徐发祥说。

村里为什么供水不稳定?原因很复杂。据介绍,陇西处于漳陇供水工程供水的下游,而黄家门村处于漳陇供水工程的最末梢,水源地铁沟河的流量受季节性影响差异较大,往往无法保障工程下游的群众用水。

漳陇供水工程供应的陇西南部山区的8万多人,有约三分之一存在供水不稳定的问题,而位于工程末端的黄家门村的问题则最为突出,“黄家门供水不稳定、水龙头成了摆设”成了群众打电话、微信投诉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对此,陇西县2019年全力开展水利工程补短板工作,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563.49万元的首阳水厂至四店梁输水工程,利用引洮一期供水工程的水资源替换漳陇工程水源,从根本上解决南部山区8.54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

针对已建农村供水工程部分区域管道运行压力大、缺少调蓄减压设施等影响供水不稳定的问题,陇西县新建各类调蓄水池281座,泵站4座,沟道防护1.25公里,埋设各类管线543.32公里,有效解决农村供水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补齐短板的过程中,复杂的地理地形条件为施工带来很多困难。永吉乡尖山村周边都是石山,施工难度大、费用高。为了尽快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当地水务部门就近寻找水源,通过打井埋管,修建了一个50立方米的蓄水池,将自来水接到了尖山村21户村民的家中。

尖山村包家窑社贫困户鱼军成如今慢慢适应自来水通后的生活。“以前都是去沟里担水,路陡不好走,冬季下了雪,路滑难行,吃水更难了。”鱼军成说,“现在,再也不用发愁了!”

据了解,2019年,陇西县在扩大自来水覆盖面上,秉承“应入尽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积极谋划实施总投资3627.7万元的2019年精准扶贫饮水安全项目——

对居住相对集中、具备自来水入户条件的9627户,通过管网延伸接通了自来水;对居住偏远零散、不具备入户条件的70户,通过水窖配备净水设备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对因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施工的3个自然村,通过引泉改造解决了303户农户饮水问题;对自来水管网无法覆盖但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通过修建7处集中供水点解决了245户农户饮水的问题。对亲属、邻里关系融洽的农户通过签订共用水源协议,保证了2189户农户饮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