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停步 巩固提升再出发:科左后旗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发布时间:2020-01-19 17:40:0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赵文嘉 孟继红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科左后旗立足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性举措来抓,到2019年底,全旗累计脱贫11889户、34097人,宣布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2019年11月18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热闹非凡,科左后旗“活牛超市”隆重开业。该嘎查村民德胜早早就起床了,给牛喂水、准备饲料、打扫牛圈……干完了这些活儿,他的额头已经开始冒汗。虽然忙碌,但德胜打心眼儿里高兴。“现在政策好,我家当初买的5头牛已经发展到10头了。现在又把‘活牛超市’开在了家门口,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德胜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买卖黄牛,我们在伊胡塔牛市的基础上又新建了15个‘活牛超市’,培养了3000多名黄牛经纪人,一大批活跃在市场上的农牧民成为黄牛交易的行家里手。”科左后旗旗委书记介绍说。

近年来,科左后旗立足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性举措来抓,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集中会诊,对症施策,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到2019年底,全旗累计脱贫11889户、3409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1%下降到0.04%,“生态产业扶贫案例”“黄牛产业精准扶贫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2019年,该旗宣布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科左后旗40万干部群众牢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再鼓打赢决胜战的干劲与激情,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确保2020年全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再吹集结号,上下齐心抓脱贫

“包金山家的牛舍坏了,得修修……”2019年10日22日,巴嘎塔拉苏木准巴嘎塔拉嘎查村部里,“两委”班子成员正和村民代表讨论近期扶贫工作重点。“脱贫摘帽不能停步,要扎扎实实做好后续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参加谈论会的旗领导坚定地说。

为了确保摘帽后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不减、温度不降,该旗进一步调整充实了旗委书记、旗长和旗委副书记、常务副旗长“双组长、双常务副组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了4个督导组、5个业务指导组和19个专项推进组,31名旗级领导干部继续包联19个苏木镇,369名驻村工作队员定向帮扶114个贫困村,每个嘎查村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每户贫困户明确一名包联结对干部,实行责任捆绑。强化三级书记抓扶贫、三级干部齐扶贫,旗委书记带头遍访所有重点贫困村,苏木镇党委书记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走遍了属地所有贫困户,通过走访解决贫困户问题3913个,涉及资金1400多万元。强化责任传导,旗委书记、组织部长、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行业部门、苏木镇主要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苏木镇党委书记对嘎查村支部书记进行谈心谈话,进一步厘清职责,明确任务。旗委督导组督查走访80余次,约谈扶贫干部20人,真正让干部出工出力且见效。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2019年,提拔重用扶贫干部70人,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73%。此外,还评选出30名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

牵住牛鼻子,发展产业稳脱贫

2019年11月19日上午,巴嘎塔拉苏木召根嘎查村民永胜正在家里向乡亲们介绍“卖牛经”。永胜从2018年开始利用“快手”平台卖牛,当年收入600多万元,现在乡亲们跟着永胜一起利用“快手”做起了牛生意。前几年,召根嘎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01人,这37户全部是“无畜户”,除了种点儿地,再无其它产业,是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政府组织大家贷款买牛,并培育养殖示范户打样,让贫困户跟着学、照着干,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青贮种子,鼓励他们种青贮,解决饲草料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召根嘎查37户贫困户黄牛存栏268头,户均7.2头。有15人做起了黄牛经纪人,实现了户户增收。

该旗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将贫困户的贷款能力、养殖能力进行细化,分为能贷能养、能贷不能养、不能贷能养、不能贷不能养四种类型,进而提出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四种模式,分类制定针对性措施。针对自己不能养的贫困户,建立了企业、养殖大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合养、大户托养、亲友代养、资金托管等方式帮助其养牛,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家有牛养,无劳动能力的户户有分红。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2019年,全旗各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511笔、12253.68万元,其中养牛贷款投放余额达到20亿元,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转变黄牛养殖经营模式,筹建“牛产业联盟”,促进企业抱团发展,吸附更多农牧民融入肉牛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为确保贫困群众养好牛,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培育产业指导员和畜牧技术服务员1055名。完善配套服务,建立黄牛改良站、防疫站各22个,村级冷配点960个,全旗黄牛冷配率达到100%,母牛繁殖率提高到90%以上。养得好还要卖得好。该旗引进牛肉及牛副产品深加工企业4家,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536个,引领黄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科左后旗黄牛”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科尔沁牛业”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牛肉产品有机认证的企业,“科尔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搞活交易市场,大力推行线上线下交易,仅科左后旗科尔沁黄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就超过60万头。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畜平衡,农牧结合,该旗走出了一条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目前,全旗黄牛饲养量达到88万头,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6.86万头,人均2头,全旗脱贫户中80%以上通过养牛告别贫困。

念好生态经,绿水青山促脱贫

“这几年育苗收入6000多元!”努古斯台镇图古日格嘎查村民胡宝这几天正盘算着明年再育5000株杨树苗。为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该旗组织动员农牧民将严重沙化的土地协议流转给国有林场和苗圃,统一进行苗木培育、造林绿化,共流转造林土地1720公顷,按照流转每公顷土地给农牧民462元计算,2452名农牧民年人均增收324元。与此同时,该旗还向贫困农牧民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并优先回购旗内育苗户生产的苗木,使从事育苗生产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227元。当地还吸纳贫困农牧民进入造林企业务工或参与苗木起运、树木栽植、抚育管理等工作,使2134名沙区农牧民年人均增收6161元,410名贫困人口成为生态护林员,有了稳定收益,年人均收入10265元。

该旗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在培育主导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饲草料基地、推广经济作物等工程,大力发展肉牛、林果、药材和旅游产业,使农牧民群众获得可持续收入。随着森林蓄积量的逐年递增,仅木材加工产业每年创造产值就超过4518万元,人均增收304元。

位于散都苏木车家窝堡村的草甘沙漠景区,是很多游客的“打卡”地。每天清晨,当地农牧民将骆驼牵入景区,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近年来,该村以开设村办企业为经营模式,开发建设草甘沙漠旅游景区,贫困户不仅入股分红,还能在景区打工。通过发展沙漠旅游业,吸纳贫困户进入产业链,草甘村走上了沙漠旅游产业扶贫之路。2017年,草甘沙漠旅游区被评为自治区第一家国家级四星汽车自驾营地,全国百家营地之间实现客源的互相导入,景区还积极举办、承办国家级相关赛事,在增加旅游景区综合性收入的同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及融资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

不仅是草甘沙漠旅游区,该旗还依托沙漠、草原等自然资源,打造了大青沟地质公园、阿古拉“敖包相会”文化旅游主题小镇、乌旦塔拉七彩园林等景区景点,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

昔日漫漫黄沙,今朝绿意盎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左后旗沙化土地面积从1977年的113万公顷减少到2017年的54万公顷,全旗51.7%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58个百分点,88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24万公顷,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

抓政策保障,创新机制防返贫

冬日的傍晚,甘旗卡镇特特根嘎查村部灯火通明,不时传来各种乐器交错的旋律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嘎查民族风艺术团团长包秀英调试话筒、指挥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如果不知道她的故事,很难把她和“病号”“贫困户”联系在一起。包秀英2010年被检查出直肠癌中晚期,之后几年的手术和治疗,让这个普通的农户家庭陷入了绝境。2016年,包秀英家被列入贫困户,在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的同时,帮助发展产业,2017年家庭人均收入达12166.7元,实现了稳定脱贫。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包秀英的病情也开始好转,并从2018年开始担任嘎查民族艺术团团长。

为了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该旗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这几大高风险因素,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健全“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工作机制,确保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先后开展了3次动态调整,对“十二类”人群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户及时纳入,做到应扶尽扶。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校车费补助一半政策,全旗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无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在全区率先推出了“家庭病床”,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对全旗“4类人群”住房进行安全评定,修缮及扩建、新建237户,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创设“精准防贫保险”。旗财政拿出5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为全旗3.3%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进一步筑牢防贫“保护墙”。2019年,全旗新识别贫困户7户27人,贫困户中享受医疗救助政策5852人次,1051户享受临时救助待遇,切实做到应扶尽扶。旗财政拿出5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为全旗3.3%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进一步筑牢防贫“保护墙”。

打破陈规陋习,激发活力好脱贫

“我结婚时不要彩礼,幸福要靠我们自己奋斗,婚事也准备简办。”甘旗卡镇阿克台嘎查包淑英的一句话让未婚夫杨宝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两位新人举办了一场节约不浪费、简洁不铺张的婚礼庆典,不仅退订了婚庆演出乐队,女方一分彩礼钱都没要,婚礼当天只在自家邀请了5桌亲朋好友。“繁琐的婚礼让两家老人都得忙活,麻烦不说花费也多,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样还能减轻孩子们将来的生活负担。”杨宝成的父亲说。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是科左后旗改变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创举。该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推出移风易俗“3+2+X”工作方法,通过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五美一示范”三个载体,利用好嘎查村“移风易俗监督榜”和“嘎查村明星榜”两个榜单,推广特色创新做法,引导贫困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勤俭持家、勤劳致富。2018年以来,全旗2800余名学生家长签订不办升学宴承诺书,为农牧民节省开支2亿元以上;为800余位老人举办“集体寿宴”121场次。

走进散都苏木呼勃嘎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80后青年白毅珍正带领村里的姐妹们忙着工艺品订单的活儿:房子、布偶、白鹅、天使、帽子……一件件作品造型独特、做工精美、色彩纷呈。合作社理事、技术员白毅珍介绍说,这些工艺品通过网络远销欧美等国家,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人,人均日收入40余元。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加快推进脱贫步伐,该旗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建设“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提供车间操作员、生态护林员、农村保洁员等岗位,帮助贫困农牧民务工就业2010人。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先后举办汽车驾驶、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电气焊、烹调等技能培训班42期,培训学员1884人;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6.5万余人次。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与群众想到一起、站到一起、干在一起,脱贫攻坚工作才能赢得胜利。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征程中,科左后旗广大干部群众热血奋战、永不懈怠,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的光辉大道。

(文:赵文嘉 孟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