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原更绿更美:朱瑞莲建议加大保护修复力度 守护生态安全

发布时间:2020-01-15 18:55:0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朱瑞莲建议严守草原生态红线,强化精细管理,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发展草原生态经济,共同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中国网1月15日讯(记者 苏文彦) 刚刚闭幕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民进内蒙古区委委员、通辽总支主委、通辽市地震局局长朱瑞莲提出提案,建议严守草原生态红线,强化精细管理,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发展草原生态经济,共同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内蒙古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现场(摄影:特古斯)

提案中说,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物基因库和储碳库,与森林共同构成了我国生态屏障的主体。我国草原涵养水源能力是农田的40-100倍,拥有1.7万余种动植物,草地总碳储量约占全球草地碳储量的8%。

与此同时,草原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268个牧区和半牧区县中,农牧民90%的收入来自草原。但截止到2002年,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仍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原过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违法违规征占草原、开垦草原、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草原监管能力十分薄弱。

随着《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地方性法规出台,我国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划区轮牧、休牧、禁牧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2013-2018年,中央累计安排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投资400多亿元,实施草原工程体系,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推行以“草畜双承包”为内容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引导牧民科学利用草原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民进内蒙古区委委员、通辽总支主委、通辽市地震局局长朱瑞莲在内蒙古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现场投票

2019年7月25日,全国草原工作会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召开,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25年,全国草原退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7%以上,草原生态持续改善,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到2035年,退化草原基本得到治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以上,草原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显著提升。

内蒙古拥有草原面积13.2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6%,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也是内蒙古的责任。内蒙古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内蒙古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草原保护与修复是内蒙古的重要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超前谋划,出好先手牌,打好主动仗,下大决心和力度,科学有效地实施系列工程,确保2035年目标早日实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严守以基本草原为主的草原生态红线,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制定征占用草原准入条件和定额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严禁超载过牧。对乱垦乱牧乱采等破坏草原现象加大执法力度,把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二是强化对草原的精细化管理。对草原的面积、种类、现状重新核定,摸清家底。打造内蒙古林草大数据平台,强化科学管理和科技支撑,强化草原动态监测,提高重点草原生态功能区监测的频度、盖度和精度。以林业、草原机构整合职能划转为契机,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管护网络,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队伍 ,加强草原专兼职管护员队伍管理,提升管护能力和管护水平,实现草原监督管理全覆盖。

三是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草原,构成了内蒙古的底色。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立地条件和生境不同,治理和修复草原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干旱草原突出自然修复,半干旱草原突出综合治理,湿润草原突出提质增绿。通过自然封育、免耕补播,改良植被、改善生境,治虫灭鼠、重建植被等综合措施,尽快提高退化草原的植被盖度,优化植被种类,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扶持壮大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和野生乡土牧草种子抚育基地。加快草原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高草原修复质量。

四是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发展生态经济。鼓励发展以家庭牧场、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化经营,提高草原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饲草料生产、加工、存储、运输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草原景观和草原文化的独特优势,发展生态观光体验游和自驾游等草原旅游业。鼓励农牧民个人、合作社、企业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守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守住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精神家园。